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诗意的视界

封面

作者:方环海.沈玲

页数:320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486031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诗意的视界》选取台湾当代诗人中极具代表性的余光中、周梦蝶、洛夫、商禽、痖弦、郑愁予、唐文标、隐地、林焕彰、萧萧、白灵、向阳等,对他们的诗作和诗论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文本细读。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用特有的细腻与敏锐,像闽南巧工雕刻水仙花一样,剔除多余的部分,去弊存真,层次分明地勾勒出清晰的脉络,用极具匠心的造型与结构凸显水仙花特殊的气质与芬芳。书中的论述不追求面面俱到的平铺直叙,擅于独辟蹊径地把握研究对象的特质,往往从小的切口进入,却能层层深入地挖掘新意。譬如论述周梦蝶诗歌的文字,就重点抓住其作品中的“雪”的意象及其组合方式与表意系统,在分析了其有关“雪”的诗作的用语奇特、诗思飘忽、情感无定等基本特征后,敏锐地捕捉到诗人对“雪”的物质想象从“孤独”之象到“虚无”之象再到“宁静”之象的心路历程,进而透视三种审美意象背后隐藏的“雪是雪”、“雪非雪”、“雪只是雪”的哲学内涵。作者对余光中的土地意识的分析,对商禽诗歌的生态伦理的考察,对隐地诗歌的“彼岸情怀”的解剖,对林焕彰诗歌中的猫的隐喻的叩问,对萧萧诗歌的“白色想象”的观照,对向阳诗歌的超越“无聊”的取向的探究,都善于小中见大。面对台湾诗歌的这座城堡,作者用自己的灵心和慧眼作为导引,像施展魔法一般,在坚固的厚墙上推开一扇扇窗扉,让我们洞见台湾诗歌曲径通幽的内景。方环海和沈玲两位教授,是研究台湾文学——尤其是1949年后台湾当代诗歌的极少数大陆学者,而且将研究水平提升到相当的高度,不仅在诗歌文本的特质掌握上既全面又细微,于理论的应用和开展上也贴切而精辟,既摆脱了过去学人陈套的印象式批评模式,也树立了两岸诗歌理论批评的范式。

本书特色

方环海和沈玲编著的《诗意的视界》选取台湾当代诗人中极具代表性的余光中、周梦蝶、洛夫、商禽、痖弦、郑愁予、唐文标、隐地、林焕彰、萧萧、白灵、向阳等,对他们的诗作和诗论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文本细读。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用特有的细腻与敏锐,像闽南巧工雕刻水仙花一样,剔除多余的部分,去弊存真,层次分明地勾勒出清晰的脉络,用极具匠心的造型与结构凸显水仙花特殊的气质与芬芳。书中的论述不追求面面俱到的平铺直叙,擅于独辟蹊径地把握研究对象的特质,往往从小的切口进入,却能层层深入地挖掘新意。

目录

第一章 雪国的蝶影——周梦蝶诗歌论 一 引言 二 “雪”的物质表达 三 “雪”物质想象的三分世界 四 结语第二章 文本与身体的隐喻——洛夫诗歌论 一 引言 二 诗学隐喻的认知模型 三 隐喻语义认知观 四 隐喻语义认知模式 五 结语第三章 土地的记忆与地图的书写——余光中诗歌论 一 引言 二 自我内化的土地意识情结 三 身居异域的土地记忆表征 四 历史文化的土地意识符码 五 结语第四章 生态与伦理的人文观察——商禽诗歌论 一 引言 二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诗意的视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78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