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艺术之特质

封面

作者:郭继生

页数:567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461227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本书按中国艺术的分类方式,分门别类地讲述了中国艺术的源流与发展历程,各门艺术专章皆出自台湾一流艺术史家之手,从中国文化的整体语境地来理解中国审美意识的根源与中国艺术形态的特质。本书图文并茂,并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之便利,从中国文化的立场与语境出发,按中国艺术的分类方式来讲述中国的审美意识的源流与历程。艺术的历史,即视觉文化的历史,了解中国艺术之特质,可补文字记述历史之不足,去观看、触摸中国文化的历史。

作者简介

  郭继生
  1950年生,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历史研究所中国艺术史组硕士、美国密西根大学艺术史博士。曾任教于台大及美国威廉学院、耶鲁大学;又曾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加州大学
(柏克莱)
美术馆研究员及任教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艺术史及考古学研究所。著作有《王原祁的山水画艺术》(1981)、《笼天地于形内:艺术史与艺术批评》(1990)、《挫万物于笔端:艺术史与艺术批评文集》(1994)
、《艺术史与艺术批评》(2007) 等。
  石守谦
  1951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艺术史组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博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等。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及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兼任教授。曾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著作有《中国古代绘书名品》(1986)
(合著)、《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史论集》(1996)、《经济史、都市文化与物质文化》(2002) (编) 等。
  陈擎光

相关资料

  著名学者杨天石推荐:由于政治环境的不同,所以多年来两岸的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学者,在历史观、方法论、话语系统上有很大的不同。一段时期里,大陆学者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研究上有一个很突出的毛病,就是受庸俗社会学的影响太大,以至于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因这庸俗的社会学的影响搞得面目全非。这套“文化中国”丛书有别于大陆出版的若干同类书籍。而且雅俗共赏,达到了学术上的一种高明的境界。|||
林载爵:这一套“文化中国”丛书以118个题目全面性地讨论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各个层面,组合成一幅比较完整而丰富的中国文化图像。撰写者一共96位,网罗了当时年龄约30到40岁的青年学者。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样一批受到西方式现代教育熏陶,对传统中国文化又有新见解的年轻学者已经在台湾出现,成为台湾学术界的一股新兴力量,他们对中国传统历史与文化,自然有着不同的视野与不同的解释。我们出版界感觉到有必要将他们集合起来,总体呈现一个全然有别于过去的中国文化的新观点与新解释。这些学者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几乎都位居台湾学术界与文化界的重要位置,当年所发表的论点今天仍然具有新意,可以提供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视角。
||| 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 、北京晨报、京华时报等报刊以及凤凰网、新浪、中国新闻社等网站相继报道。
 

本书特色

  一部思接千载的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图像史,一部可见可感可居可游的美的历程。

目录

导言 郭继生 
    赋彩制形——传统美学思想与艺术批评 石守谦 
    抟泥幻化——陶瓷艺术 陈擎光 
    家国重器——商周贵族的青铜艺术 陈芳妹 
    山川精英——玉器的艺术 邓淑苹 
    鬼斧神工——雕塑的艺术 颜娟英 
    无形之相——书法艺术 朱惠良 
    丹青彩绘——汉唐间绘画的发展 王耀庭 
    胸中丘壑——宋元的绘画 赖瑛瑛 
    纸上云烟——明清的绘画 郭继生 
    文房清玩——文人生活中的工艺品 蔡玫芬 
华夏意象——中国建筑的具体手法与内涵 王镇华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艺术之特质》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7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