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比特雷
页数:286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08485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timothy
beatley,本书共十一章,作者重点研究了可持续发展空间、共享的社区、步行场所、历史与遗产对空间的影响及发展政策等,内容丰富,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通过大量实例和作者见闻阐述历史遗产、自然环境景观、步行街道、城市规划环境、地方艺术等都能提升场所的品质。警示城市蔓延,提倡节能和环境保护,诠释可持续发展的场所的意义。展示尊老爱幼、珍视家庭的温馨景象。对我国的城市建设、资源的利用以及由规划而带来的社会问题等都具有借鉴意义。创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蒂莫西·比特雷(Timothy
Beatley)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博士,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环境规划系教授,有近30年的教龄。美国规划学界知名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与社区研究者,他始终致力于城镇的生态足迹和创建宜居环境的研究工作,把学术方向定位于可持续社区发展和创新战略,曾出版包括《学习欧洲的城市》(被译成中文)、《人居环境保护规划》、《全球化时代的可持续家园》等在内的15部以上的著作,其中《合乎伦理的土地使用》被美国规划协会评为“100部规划基础书籍”之一。现为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可持续发展学会Teresa
Heinz基金(一个专门支持社会与环境研究的慈善基金会)专席教授。
相关资料
“比之前的名作《绿色城市主义》更进一步,比特雷在书中为建设更加宜居和更加生态的城市提供了丰富的宝藏和成功战略,
他正在成为可持续城市设计领域的高级牧师”
——卢瑟福·h?普拉特, 生态城市项目的负责人,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土地使用与社会》的作者
“最初的建设,人们像蝗灾一样铺天盖地而来,但蒂莫西?比特雷认为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繁荣经济社区。这是美国建设的第二次革命。”
——大卫·w.奥尔,《最后的避难所》与《心灵的地球》的作者
本书特色
规划与生态
有意义的场所是抗衡全球化和到处千城一面的重要力量,也是探索可持续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著名学者蒂莫西?比特雷教授在书中展示了他深入广泛的研究和遍行北美、欧洲各地的经历,对我们现在的场所和场所建筑进行了非常现实的审视。回顾当前的各种挑战,探究了削弱场所情感的趋势和因素,描绘了很多强化场所的建设性观点和令人信服的设想。
本书同时开拓了广阔的新视野,探索了可持续性社区建设,向读者们介绍了很多创新项目和活动。所以,对任何想抵同质化发展、想把生活的环境和社区打造得更有特色的人而言,本书就是令人信服的信息和思想的源泉。
目录
前言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可持续场所 场所的真正价值 场所的本质,自然的场所 场所帮助我们修复失去的联系 有关场所的经济论点 重建场所 重建场所的可能性第二章 场所的基础:概念、研究、文献 场所的语言 场所的质量:我们喜欢什么 场所塑造中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自然蕴含的力量,振兴场所、建筑和社区 场所的伦理 结论第三章 历史遗产提升场所品质 正视工业化过去,重建历史 德国的景观公园——北杜伊斯堡 阿姆斯特丹的煤气厂westerpark Gasfabriek公园 美国重现工业化历史的尝试 历史片断及其重构 作为历史片段的城市景观 提升社区的历史与文化遗产价值 历史及其可持续性 保护历史与现代化之间的微妙平衡 美国城市的成功经验 结论第四章 防止城市蔓延:社区规划、可持续性与场所 防止城市蔓延的理念与战略 避免社区建筑的雷同单调 通过良好的社区设计加强步行联系 在现有的空间肌理上改建和拓展 新城市主义的承诺 新的街道与交通理念 设计好的城际交通联系 小结第五章 自然与场所:环境提升场所品质 社区就像森林:对城市和人工环境的再思考 把自然重新融入我们的城市和生活 绿色城市和社区 城市与生活中的自然节奏 重建与土地和景观的联系 地方景观的馈赠:在当地生产和消费 结论第六章 步行场所 步行区域的强制性 不必担心机动车道 如何衡量场所的品质 北美洲国家培育步行文化的机遇 结论第七章 艺术和节庆塑造场所 支持培养地方艺术家 艺术性场所的力量 艺术化的基础设施 街头艺术 用艺术提高社区历史遗产的价值 街头庆典、游行和其他社区艺术活动 结论第八章 通过设计来学习:社区教给我们的 从不动产到生存空间 学校的新职责:让学生了解家乡 景观的知识 基础设施的知识 建筑物的知识 结论第九章 通过共享加强场所建设 共享住房和生活空间 交通出行共享 公共自行车计划 共享和再利用社区物资 结论第十章 多代同堂的社区:尊老爱幼。珍视家庭 城市布局要利于老人自理并方便出行 通往花园和自然 老少同乐 学校是社区中心,也是多代同堂的中心 终生社区 结论第十一章 节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场所 再生能源的城市:芝加哥 埃洛岛的启示 伦敦的零能耗社区 社区更新,解决能源问题 寻求风能之城 低能耗建筑改变城市形象 面向低能耗未来的大胆设计 结论第十二章 地方新政策 综合性的政策,自下而上的政策 新型协作与联合 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地方领导的新方法 全球化一地域化的社区 新型市民 结论第十三章 反思我们的场所责任参考文献索引译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消失的故土-全球化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住宅与社区》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276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