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逵著
页数:233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41340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湖广填四川”是中国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带动了中西部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与文化交流。在巴蜀及周边地区的“移民通道”上,汇集了大量精美的会馆建筑。这些会馆在继承各省“移出地”的“本原文化”的同时,又与巴蜀“移入地”的“
本土文化”
相融合,并以“外来文化”的身份深刻影响了相对封闭的巴蜀本土营造技术,具有技术交流、文化融合的“标本”性特征。同时,这些会馆大多主导移民场镇的空间格局,成为移民社会的“精神中心”,它的建设与这些聚落的生长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这本《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由赵逵著,以“移民通道”
新视角系统考察巴蜀会馆建筑,以大量实拍照片及翔实测绘资料,对同乡会馆与原乡建筑、各省会馆与本土建筑进行系统比较,以此探寻会馆建筑的演变规律,揭示古代封闭区域内技术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内在动因,从内容与方法上丰富对“地域性、专题性”传统建筑的研究。
《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适合相关研究者阅读。
作者简介
赵逵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国际会员 主要从事遗产保护、传统建筑研究与设计。 2009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978111)“明清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同年,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川盐古道上的盐业建筑研究”:2011年,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10490701)“夏热冬冷地区传统建筑中适宜生态技术研究”。 已出版专著《川盐古道——文化线路视野中的聚落与建筑》,合著《西南民居》、参编《两湖民居》,并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本书特色
这本《湖广填四川移民通道上的会馆研究》由赵逵著。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我们的研究团队以巴蜀地区为中心,北上山西、陕西,南下福建、广东,东进江浙,对会馆集中的省份进行了大量考察,在惊叹于这些传统建筑精美绝伦的同时,更折服于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有感于这些会馆所寄托的精神与文化的内涵。本书的视野集中在巴蜀地区,呈现的会馆只是冰山一角,更多华美的会馆因分布在河南、安徽、山西、陕西以及运河流域,没能详尽纳入本书。这或许也为我们后一步研究留下伏笔,希望能进一步以山陕会馆、湖广会馆、广东会馆为专题,展开系统的研究,以期更全面、更细致地展现这类独特的建筑遗存。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源起
1.2 概念阐述
1.3 研究内容
1.3.1 移民线路的总结和会馆的地域认同
1.3.2 各省会馆结构、形态比较研究
1.3.3 会馆内涵的指定性
1.4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标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相关研究综述
1.5.1 关于会馆的研究现状
1.5.2 关于明清移民的研究现状
2 会馆综述
2.1 会馆的概念
2.2 会馆的起源与发展
2.2.1 会馆与移民
2.2.2 会馆的演进
2.3 会馆的分类
2.3.1 同乡会馆(移民会馆)
2.3.2 行业会馆
2.3.3 士绅会馆
2.3.4 科举会馆(贡院、试馆、文昌阁、文庙、孔庙、状元楼、书院)
3 巴蜀移民与巴蜀会馆
3.1 “巴蜀”概念界定
3.1.1 巴蜀地域范围
3.1.2 巴蜀地貌人文特点
3.1.3 “巴蜀”与“四川”
3.2 巴蜀移民历程
3.2.1 元代以前移民——从北向南移民
3.2.2 元、明时期的移民——从东向西移民
3.2.3 清代的移民——从东向西为主,从北向南为辅的大移民
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