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华夏文化大观:中华文化知识竞答辞典

封面

作者:宁稼雨

页数:314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306477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华夏文化大观:中华文化知识竞答辞典》主要内容包括:华夏文化的永久魅力;文化的定义和华夏传统文化的构成与特征;文化的定义;华夏文化的主要构成;华夏文化的主要特征;华夏文化的产生发展脉络;文明孕育时期;帝王文化时期等。

本书特色

《华夏文化大观:中华文化知识竞答辞典》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华夏文化的永久魅力

第一章文化的定义和华夏传统文化的构成与特征

第一节文化的定义

第二节华夏文化的主要构成

第三节华夏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华夏文化的产生发展脉络

第一节文明孕育时期

第二节帝王文化时期

第三节士人文化时期

第四节市民文化时期

第五节文化转型时期

第三章华夏传统文化的物质层面

第一节华夏建筑文化

第二节华夏家具文化

第三节华夏服饰文化

第四节华夏器物文化

第五节华夏饮食文化

第六节华夏医药文化

第七节华夏科技文化

第四章 华夏传统文他的社会层面

第一节华夏隐士文化

第二节华夏武侠文化

第三节华夏婚俗文化

第四节华夏宗族文化

第五节华夏军事文化

第五章 华夏传统文化的制度层面

第一节华夏官僚制度

第二节华夏司法制度

第三节华夏科举文化

第六章华夏传统文他的精神层面

第一节华夏古代思想

第二节华夏古代宗教

第三节华夏古代文学

第四节华夏古代书法

第五节华夏古代绘画

第六节华夏古代雕塑

第七节华夏古代音乐

第七章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融

第一节华夏传统文化在海外

第二节华夏传统文化中的外来文明

后记

附录

节选

广济桥又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潮州镇东,横跨韩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全桥先后历时57年建成,全长515米,分东西两段18墩,中间一段宽约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桥,只用小船摆渡,当时称济州桥。明宣德十年(1435)重修,并增建五墩,称广济桥。正德年间,又增建一墩,总共24墩。桥墩用花岗石块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联成浮桥,能开能合,当大船、木排通过时,可以将浮桥中的浮船解开,让船只、木排通过。然后再将浮船归回原处。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桥。

中国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5.古塔

古塔的组成形式是:地宫、基座、塔身、塔刹。

木楼层塔身是木造楼阁式塔的结构形式,盛行于汉末、魏、晋、南北朝。结构大体是:塔身四周立柱,每面三间,立柱上安放梁枋、斗拱,承托上部楼层。每层都有挑出的平座和栏杆游廊。每层还有挑出的塔檐,与一般木构建筑楼阁做法一样,每层有楼梯上下。

砖壁木楼层塔身也称空筒式塔身,内部好像一个空筒,早期的楼阁式或密檐式砖塔,大多是这种结构。如西安大雁塔、杭州临安功臣塔、苏州罗汉院双塔、嵩岳寺塔、小雁塔等都有这种塔身。

木中心柱塔身用中心柱作为塔身的骨干。它的结构方法是以巨大木柱,从上到下,贯通全塔。中心塔的中心柱结构,对于塔的稳定更为有利。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尚存这一种结构方式。

砖木混砌塔身用砖砌,塔檐、平座、栏杆等部分均为木结构。这种结构流行于宋塔中,例如上海松江方塔、杭州六和塔、苏州瑞光塔、北寺塔等等。

砖石塔心柱塔身全部用砖砌造,塔的中心是一个自顶到底的大砖石柱子。这种塔身的结构是我国古代砖石结构发展到高峰的产物。河南开封祜国寺塔、四川乐山凌云寺塔、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四川大足宝顶山塔等等,大多是唐宋、明时期的建筑,水平相当高。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华夏文化大观:中华文化知识竞答辞典》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76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