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文字学纂要

封面

作者:蒋伯潜

页数:232

出版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381528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字学纂要》1946年12月由上海正中书局出版发行。现在我们将其纳入“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系列图书,重新予以编排出版。此次出版,除了将原书的繁体直排改为简体横排,还对原书与现行标点符号规范用法不同的少量标点符号作了改动;对书稿文字的校订,只更正了原书个别明显的错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既然本书相当多的篇幅述及中国古今文字的演变,本次出版的简体版就不可避免地要照原样保留原书中的一些图案、符号、古字和繁体字等;尤其是正文方括号中的繁体字,更是我们这次出版时为了使读者准确理解作者原意而刻意保留的。

  蒋伯潜先生之孙,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汉语史博士生导师蒋绍愚先生审阅了本书校样。

作者简介

  蒋伯潜(1892—1956),著名学者、教育家。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19年毕业。先后在浙江省立第二中学、第一中学、第一师范、女子中学诸校任教,为当时浙江之名师。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教于上海大夏大学、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同时兼任世界书局特约编审。上海沦陷后,回家乡在富阳县立中学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上海市立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主任。1948年出任杭州师范学校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图书馆研究部主任。1955年秋,调任浙江文史馆研究员。

   蒋伯潜先生文思敏捷,于经学、文学,均有很深造诣,所著《十三经概论》、《经学纂要》、《校雠目录学纂要》、《诸子通考》、《诸子学纂要》、《文字学纂要》等,颇为学界所重。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给年轻读者编选的民国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文化普及读物。她着眼于将民国那些虽经岁月沉浮,仍不掩其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化普及图书汇而成集,精编细校,统一装帧,以丛书形式陆续重印、推出,目的在于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非专业读者都能够体验民国学术的趣味,感受民国学者的治学风范。

      

 人文社科学术普及读物和学术专著虽然在专业性、受众面等方面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但二者对学术积淀、学科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无高下之分。相对于学术专著而言,普及读物更带有“通识”的性质,尤其是那些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易于为社会公众理解和接受,凝聚着一代学界名流学术素养和研究心血的文化精品,其价值更是自不待言。有鉴于此,注重选题的科学与文化内涵,突出选题内容的可读性和普及性,自然成为贯穿于这套“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丛书出版全程的编辑思想和出版理念。

  当然,出版这样一套涵盖众多重要或传统学科门类的丛书,无论是作者、书目、版本的选定,文字的校勘,抑或用当今读者熟悉的简体字横排方式整理、排版,都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何况厘清民国相关出版物的出版脉络、寻找民国相关图书的底本或线索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我们由衷期望能够得到更多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朋友对我们这项工作的关心、指导和帮助,鞭策我们把这套丛书做好。

  我国已故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周谷城先生在他生前,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编的“民国丛书”(民国学术著作影印版大型丛书)序言中曾经这样写道:“民国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新旧思想冲突,产生了许多学术著作和历史资料。‘五四’时期及其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几乎变成了世界学术的缩影,各种主义、党派、学派、教派纷纷传入,形形色色,应有尽有。一个时间,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在学术思想界、文化教育界,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我们期许,收入“通识书系?重拾民国经典”中的这些作品,能够成为当今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接近乃至步入经典、了解历史与文化的桥梁,成为领略民国时期学术文化风景的窗口。

目录

绪论

本论一  造字

  第一章  文字的滥觞

  第二章  文字的创造

本论二  六书

  第三章  六书的来历及其名称次第

  第四章  象形与指事

  第五章  会意与形声

  第六章  转注与假借

本论三  字形

  第七章  古文

  第八章  篆文

  第九章  隶书与草书

本论四  字音

  第十章    发音机关及其作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文字学纂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7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