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金匮玉函经(上中下)(精)

封面

作者:(汉)张仲景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017479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金匱玉函經》八卷,二十九篇,一百一十五方,清代起秀堂藏版,刊於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署漠仲景張機著,晉王叔和撰次,宋林億等校正。上海陳世傑懷三重校。此書稱經而命名『金匱玉函』內容『與《傷寒論》同體而異名气是《傷寒論》的別本。當代中醫文獻學家錢超塵先生在比較《傷寒論》諸種傳本後指出:《金匱玉函經》是《傷寒論》最早傳本,亦可稱之為《傷寒論》之古本,它保存《傷寒論》不使亡佚,意義重大。』

  此書以『金匱玉函經』為標題,是張仲景的著作在流傳中,不斷離析新编又殊受崇尚所使然。張仲景受師於同郡張伯祖,行醫於東漢末建安大疫之時,向學於《伊尹湯液》等方書,以自己的臨床經驗,結合以前代醫藥理論著作,於建安七、八年《202~203》完成了這部稱《傷寒雜病論》的光輝著作。《傷寒雜病論》著於竹簡。當時另一名醫華佗讀過此書後嘆曰:『此真活人書也!』後世以此稱仲景書為『活人書气仲景在世時,寶重其書,章序不亂,條目完整。仲景於建安末年逝世後,由於傳抄者眾,歲月不寧,以致散亂。其後弟子王

本书特色

  《金匱玉函經》八卷,二十九篇,一百一十五方,清代起秀堂藏版,刊於康熙五十六年丁酉(1717)。署漠仲景張機著,晉王叔和撰次,宋林億等校正。上海陳世傑懷三重校。此書稱經而命名『金匱玉函』內容『與《傷寒論》同體而異名气是《傷寒論》的別本。當代中醫文獻學家錢超塵先生在比較《傷寒論》諸種傳本後指出:《金匱玉函經》是《傷寒論》最早傳本,亦可稱之為《傷寒論》之古本,它保存《傷寒論》不使亡佚,意義重大。』

  此書以『金匱玉函經』為標題,是張仲景的著作在流傳中,不斷離析新编又殊受崇尚所使然。張仲景受師於同郡張伯祖,行醫於東漢末建安大疫之時,向學於《伊尹湯液》等方書,以自己的臨床經驗,結合以前代醫藥理論著作,於建安七、八年《202~203》完成了這部稱《傷寒雜病論》的光輝著作。《傷寒雜病論》著於竹簡。當時另一名醫華佗讀過此書後嘆曰:『此真活人書也!』後世以此稱仲景書為『活人書气仲景在世時,寶重其書,章序不亂,條目完整。仲景於建安末年逝世後,由於傳抄者眾,歲月不寧,以致散亂。其後弟子王叔和出任太醫令,以整理乃師之書為大任,撰次了《傷寒雜病論》。

  本書標署王叔和撰次。對王叔和學術貢獻的確認和對《傷寒雜病論》全貌乃至流傳過程的明晰,是二十世紀中醫學理論及文獻學的重大成就之一。有此成就一是文獻資料的豐富,除歷代各種版本信息得以共享之外,更有在敦煌發現了《傷寒論》的殘卷本和保存《伊尹湯液》的《輔行訣》。

目录

《金贵玉函经 上》
《金贵玉函经 中》
《金贵玉函经 下》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金匮玉函经(上中下)(精)》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72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