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汪双杰,黄晓明著
页数:43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0303399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青藏高原及东北等冻土地区道路工程技术的特点,分析了国内外冻土道路工程现状,总结了多年来上述地区道路工程施工实践的情况,应用混沌、人工神经网络、数值模拟等先进理论方法建立了道路冻土路基的变形计算、监测和预警体系,构建了包括道路线形设计、路基稳定性设计、路面耐久性设计的成套设计理论体系。本书内容包括道路冻土区划,路基路面病害机理分析,路基路面温度场数值模拟,冻土路基融沉分析及变形预测,道路线形、路基稳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设计,道路新材料研究与应用等。
本书可供从事冻土地区道路工程及铁路、土建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新建及养护)与建设管理技术人员参考,亦适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研究生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汪双杰,男,1962年4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会理事,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专家委员会委员,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国家863、973科技项目评审组专家,交通运输部科技英才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出版《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等5部专著,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省重大工程项目设计20余项,主持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或参编交通行业标准规范5项。主持的科研、设计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1项。 黄晓明,男,1963年1月出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协会委员,澳大利亚公路研究局(ARRS)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公路学会理事,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协会理事,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道路运输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公路学会道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交通运输部科技英才及“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江苏省“333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第二层次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新世纪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教学名师,东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负责人。出版专著、教材16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发明专利8项。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高等教育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
本书特色
《冻土地区道路设计理论与实践》以我国冻土地区道路设计、修筑、养护工程为基础,以青藏高原高海拔、东北高纬度多年冻土道路工作研究成果为依托,并吸收了国内外在冻土地区道路设计方面的先进思想。本书由汪双杰、黄晓明编写。
目录
第一章 冻土及冻土概况
第一节 冻土及冻土工程地质区划、分类
一、冻土概况
二、冻土工程地质区划原则和指标
三、冻土区划
第二节 道路工程冻土分类
一、道路工程冻土分类标准及指标
二、依据冻土人为上限分类
三、依据冻土路基稳定性分类
第三节 冻土分布状况
一、西部高山高海拔冻土分布
二、青藏高原高海拔冻土分布
三、高纬度多年冻土
第四节 冻土地区气候及地温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