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民间文学与文化

封面

作者:杨亭,刘志华主编

页数:316页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689452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民间文学与文化

内容简介

汉语言文学新文科一流专业博雅书系

鲁迅导读:思想与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想史论丛
中国特色学术话语的术语修辞语
言文字应用专题
十七年文学批评话语研究
民间文学与文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导读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经典名著选读

作者简介

杨亭,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jiaoyu部课程思政民间文学课程负责人、教学名师,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等项目7项。在《民族文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土家族审美文化研究》《川盐古道与社会整合、国家统制关系研究》《民俗北碚》。

刘志华,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团队教师,jiaoyu部课程思政民间文学课程主讲教师、教学名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文化学研究,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福建论坛》《西南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jiaoyu部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人文社科项目各1项。出版学术专著《美的观念与中国现代文学》,主编《大学语文》等教材两部,参编其他著作6部。

本书特色

民间文学的内容涵盖广泛,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多种形式。这些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能够启迪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学习民间文学,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拓宽文化视野,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学随着时代变化逐渐从口耳相传的鲜活形态转向文本化记录的历程,这一转变既是对文化遗产的保存,亦潜藏着对原生语境的剥离。

《民间文学与文化》系统梳理了中国民间文学的历史发展、核心特征及其现代转型,强调其作为非文人创作的口头艺术本质,涵盖神话、歌谣、传说等多元文类。重点探讨了民间文学的“活态化”特质:口头性、集体创作、日常生活关联、重复性叙事及地域文化表达,尤其是中国民间文学在时代的变化中逐渐脱离田野语境,转向文字记录的现实状况。

杨亭和刘志华两位老师辩证分析了民间文学文本化的双重影响——保存文化记忆的同时削减了其原生态的活力与创造,以及这一过程中个人化书写对集体叙事的消解。作者以北京大学歌谣征集、“三套集成”编纂及非遗保护为线索,勾勒出民间文学文本化的历史轨迹,并探讨其利弊;重探民间文学的活态历史与文化创造,挖掘其深层的文化蕴含;融合史料、理论与田野观察,为理解中国民间文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供了自己的视角。

《民间文学与文化》深入探讨中国民间文学演变脉络及其文化价值,从民间文学的“活态化”特质出发,剖析其口头性、集体性、生活化与地域性等核心特征,揭示其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命力与文化功能。

书中融合经典案例与前沿理论,既呈现民间文学作为民族记忆载体的深厚底蕴,也呼吁在当代语境中需关注其活态化价值。

目录

绪论 民间文学:由活态化特征到文本化倾向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精神性与文学性

一、精神性

二、文学性

第二章 神话与人类的探索精神

一、洪水神话

二、文化起源神话

三、人类起源神话

四、氏族起源神话

五、诸神神话

六、迁徙古歌

七、神话的当代价值

第三章 史诗与人性的多方位展示

一、创世史诗

二、英雄史诗

三、史诗的当代价值

第四章 民间叙事长诗与人类的抗争精神及诗性生存

一、以反抗斗争为题材的叙事长诗

二、以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叙事长诗

三、民间叙事长诗的叙事特征

四、民间叙事长诗的当代价值

第五章 民间故事及道德文化内涵

一、生活故事

二、寓言故事

三、婚恋叙事

四、新故事

五、民间故事的当代价值

第六章 民间传说与人的情感伦理机制

一、人物传说

二、风物传说

三、风俗传说

四、民间传说的当代价值

第七章 民间歌谣的精神文化价值

一、劳动生产歌谣

二、仪式歌

三、红色歌谣

四、民间歌谣的当代价值

第八章 民间戏剧与人类的生命执着精神

一、民间小戏——以秀山花灯为例

二、民间故事剧——以传统藏戏为例

三、变革中的木偶戏

四、民间戏剧的当代价值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民间文学与文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