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孔丛子》研究

封面

作者:孙少华

页数:65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161012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孙少华编著的《<孔丛子>研究》,共分上、下两编。上编共有四章。第一,本书确实有先秦材料来源。第二,全书材料性质,有“撰述”、有“编纂”,也有流传中的材料变化。本书编纂类文献,体现了先秦时期“丛”、“林”文献的基本特色;撰述类文献,则体现了本书作为“传”、“记”体武的特色。第三,本书文本变化,对人名、地名并无很大改变。这些人名、地名,大多符合先秦两汉史书记载,基本可以作为研究先秦两汉历史文化的依据。第四,考察《孔丛子》的版本与流传,说明本书在流传中发生的篇卷分合与版本差异。

  下编是综合性研究,包括《孔丛子》中的家学、文学与学术文化问题。《孔丛子》与孔氏家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本书涉及孔氏家法、家风与家学等思想观念,体现了孔氏家学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孔氏子孙的学术思想自有传承,且与思、孟、荀及稷下学术有关。其中的典章制度,与先秦两汉典籍记载不悖,可以作为研究先秦典制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孙少华
男,1972年9月出生,山东省莱芜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文献学研究,先后在《文史》、《文学遗产》、《文史哲》、《齐鲁学刊》、《中山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国情调研各一项。

本书特色

孙少华编著的《<孔丛子>研究》,共分上、下两编。上编共有四章。第一,本书确实有先秦材料来源。第二,全书材料性质,有“撰述”、有“编纂”,也有流传中的材料变化。本书编纂类文献,体现了先秦时期“丛”、“林”文献的基本特色;撰述类文献,则体现了本书作为“传”、“记”体武的特色。第三,本书文本变化,对人名、地名并无很大改变。这些人名、地名,大多符合先秦两汉史书记载,基本可以作为研究先秦两汉历史文化的依据。第四,考察《孔丛子》的版本与流传,说明本书在流传中发生的篇卷分合与版本差异。
下编是综合性研究,包括《孔丛子》中的家学、文学与学术文化问题。《孔丛子》与孔氏家学的关系最为密切。本书涉及孔氏家法、家风与家学等思想观念,体现了孔氏家学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孔氏子孙的学术思想自有传承,且与思、孟、荀及稷下学术有关。其中的典章制度,与先秦两汉典籍记载不悖,可以作为研究先秦典制的参考资料。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孔丛子》研究回顾
 第二节 《孔丛子》研究方法的理论思考
上编
 第一章 《孔丛子》成书研究
  第一节 《孔丛子》与《连丛子》的成篇时代与作者
  第二节 《小尔雅》的成篇时代与作者
  第三节 《诘墨》的时代与作者
 第二章 《孔丛子》文本研究
  第一节 孔氏旧藏与孔门编纂体式:丛与林
  第二节 传闻异辞与孔门撰写体式:传与记
  第三节 文本变化的类型:“以意去取”与“翻刻常误”
 第三章 《孔丛子》人名地名辑录
  第一节 先秦两汉孔氏子孙名字解诂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孔丛子》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69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