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丛蔼森//杨晓东//田彬
页数:834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130039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作者长期从事设计、科研、施工、咨询和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参考国内外地下连续墙、深基础及深基坑的最新经验编写而成的。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基坑的渗流分析和计算方法;提出地基土、地下水与结构物相结合,基坑侧壁防渗、水平防渗与基坑降水相结合,安全、质量与经济相结合的基本设计原则;提出了深基坑防渗体的概念和由渗流稳定条件确定深基坑最小入土深度的计算原则;改进了原有的设计路线。本书对现有基坑支护技术规范(程)进行了讨论,对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些规范(程)提出了建议。
本书分为四篇共25章,分别阐述了深基坑渗流分析与计算方法、深基坑防渗体设计、深基坑工程施工和监测,以及国内外的深基坑(深基础)工程实例。本书对深基坑的设计施工有指导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丛蔼森,(1941~),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1964年毕业于河北水利学院水工建筑专业,先后在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27年。主持了多项水利、市政、环保和岩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科研工作,获北京市优秀设计奖二等奖三项,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两项。1990年底调入北京市水利工程基础总队任总工程师,兼任北京乾坤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从事水利、基础工程施工和科研20年。
从1965年起,作为研制国内第一座橡胶坝的主要成员,多年从事该项技术的试验、设计、制造、施工及推广工作,获1978年科学大会奖(集体奖)。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主持设计、施工的地下连续墙(防渗墙)已超过40万平方米。两次参加了防渗墙施工规范的修订工作主持水电部(水利部)“六五”和“八五”期间的地下连续墙科研课题研究,已通过部级鉴定,获北京市水利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2010年,承担广州地铁总公司“花岗岩残积土深基坑渗流分析和深大基坑防渗体设计”科研课题,现已通过课题评审验收。
从1991年起,主持了基础工程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工作,较早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基础工程设备和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成效显著,申报了国家专利两项引进的旋挖钻机和半导杆液压抓斗成为国内仿制生产的样板。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根据长期从事地下连续墙科研试验、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心得和体会,于2001年出版了《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施工与应用》一书(180万字)。现已撰写各种总结、论文共100多万宇,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翻译英、俄文资料18万字曾为国际基础协会(ADSC)会员,现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锚固与注浆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地基基础委员会顾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宰顾问。
本书特色
《深基坑防渗体的设计施工与应用》是根据笔者丛蔼森长期从事设计、科研、施工、咨询和管理的经验和体会,参考国内外地下连续墙、深基础及深基坑的最新经验编写而成的。本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基坑的渗流分析和计算方法;提出地基土、地下水和结构物相结合,基坑侧壁防渗、水平防渗和基坑降水相结合,安全、质量和经济相结合的基本设计原则;提出了深基坑防渗体的概念和由渗流稳定条件确定深基坑最小入土深度的计算原则;改进了原有的设计路线。本书对现有基坑支护技术规范(程)进行了讨论,对如何看待和使用这些规范(程)提出了建议。
目录
第1章 基坑工程概述
1.1 基坑的基本概念
1.2 地下连续墙的优缺点
1.3 深基坑和深基础工程的发展概况
1.3.1 概述
1.3.2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深度
1.3.3 基坑内部开挖深度
1.3.4 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厚度
1.3.5 深基坑的平面尺寸
1.3.6 混凝土的强度
1.3.7 地下连续墙深基础
1.4 基坑工程的设计要点
1.4.1 概述
1.4.2 支护结构的内力计算与细部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