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创意的秘密

封面

作者:史蒂夫.哈里森 (作者)

页数:300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100423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提要

    第1章几乎适宜所有想要变得更有创意的人。不仅适宜那些做(在线)中页广告(MPUs)、大众纸媒广告以及直邮广告的人们,还适宜那些正在为撰写文案或制定策略而绞尽脑汁的人们。

    第1章主要针对于作为个体的广告人,第2章则是关于如何创建一种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发想绝妙的广告创意(big ide)的组织环境。第3章将更加细致地探讨绝妙的营销创意(big marketing ide),并说明最好的广告作品如何不可避免地会应用到“问题/解决”‘力学’机理。第4章将详细阐述如何才能获得绝妙的营销创意并予以清晰明确的传达。

    第 5 章我们研究“恰切截断”(relevant abruption)如何有助于你产生最有效的广告创意(the most effective creative ide)。我认为,至此,你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想法;因此,第5章接下来的部分以及第6章将讲解大量的创意案例。第5章的创意案例主要有关于小预算的、战术层面的创意简报,旨在表明:无论“先天”条件多差、希望多渺茫,最终也可能出来优秀的创意作品。第6章的创意案例主要有关于战略层面的广告活动,向你展示了各种打造品牌、促进销售的新老方法。

    第7章的内容全部有关于贩卖(selling)广告作品,同时阐述广告人“必须掌握的五方面知识”——为了说服哪怕是最谨慎的广告客户接受你的绝妙创意。最后,作为全书结尾,第8章将阐述以下内容:创意总监为什么是“世上最艰难”的工作?为什么这一份工作约等于五份工作?

    好了,絮叨就此打住。您要是愿意,这就进入正题。

作者简介

史蒂夫·哈里森(Steve Harrison),历史学博士,以30岁“高龄”开始其广告生涯,从文案职位起步。一俟入行,一直顺风顺水。1996—2007年,他先后出任奥美互动(OgilvyOne Worldwide)的欧洲区创意总监以及伟门公司(Wunderman)的全球创意总监。在这两次任职之间的空当,他还创建了自己的HTW公司,并使之迅速成长为全球范围内的创意标杆。

    史蒂夫于2006年将所创公司售出,2007年退出广告界。在他离开之时,Campaign杂志曾这样评价他:“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直复营销创意总监,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偶像。”而英国广告从业者协会主席罗里?萨瑟兰(Rory Sutherland)说:“他是英国直复营销界的比尔?伯恩巴克。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许多多的人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杨凯,曾经混迹于英语培训行业。对世界充满好奇,以文字探索未知。现为自由译者。

    赵雯婧,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文学硕士。狂热的阅读爱好者,追寻文字间的无尽可能。

本书特色

新型媒体层出不穷,却失于轻浮;传统媒介始终强势,所有人都说“内容为王”,做的却是“渠道为王”;进而“公关第一,广告第二”的论调纷纷扬扬。

    史蒂夫?哈里森不为所动,坚持“内容为王”,强调“弹出广告”等打搅式营销手段依然有效。为此,本书深入阐述了消费者需求的“发现即解决”的道理,同时以众多经典案例演示如何“有效截断受众注意力、将之吸引过来”。本书着力将营销创意和广告创意区别,尤其对如何将无形的创意诉诸有形的文字、如何(由谁来写)撰写创意简报等创意难点做了重点阐发和例证。

目录

推荐语序言 创意需要的是天赋,还是经验? 赖致宇致中国读者作者致谢出版商致谢引言 人们是否还需要另一本创意书籍? 放纵的寂寥 过气的线下广告 你能否识别专家论点的缺陷?  如何打动“被动的大多数”?  数字广告如何引人注目  最好的广告公司心知肚明  经济危机?不,机会! 本书提要第一章 如何更具创意 端正态度 获得尽可能真实的生活体验 找到人们的兴奋点 遵循产生好创意的程序 给自己预留充裕的时间 创作过程当中的四大保证 他人放弃、你继续坚持 远离酒精!保持头脑活跃 穆罕默德?阿里的建议 与强者为伍 发挥自身优势 让老板买单第二章 如何营造“创意如泉涌”的工作环境? 人人(包括财务总监)开心 使人人匠心独具 使员工醉心于学习 延请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 让公司门庭若市 为员工的假期支付双薪 雇用好奇且稀奇的人 哪些人应该敬而远之 如何识辨巧言令色之徒?  舍利取“义”,提振士气 避免争斗第三章 “问题,解决”:如何构思绝妙的营销创意? 你面临更为严峻的战斗 为何不止需要一个——而是两个——创意?  最好的电视广告都遵循“’问题/解决”力学’”机理 最好的直邮广告也不例外 最著名的数字广告赫然在列 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告无不遵循“’问题/解决”力学’”机理 慈善广告如何不同?  社会公益广告有何不同? 第四章 将你的绝妙营销创意付诸笔端 将双倍精力花在创意简报上 由客户服务人员写创意简报事半功倍 你从事的是极要求创意的工作 必要的背景资料 深入调查,厚积薄发 假如独特销售主张尚未成型,无须紧张 “碰头会”的重要性 创意简报撰写的若干关键词 使用四个字母的词语 如何才能4万美元每单?  为文案添加小标题,人们会更愿意阅读 听取他人建议第五章 “恰切截断”:绝妙广告创意从何而来? “绝妙”创意的目的是…… “绝妙”创意从何而来?  抓住机会,实现销售 勇于探求更多细节 实例展示第六章 塑造及推广品牌形象的传统方法和创新方法第七章 如何贩卖创意作品?第八章 如何管理创意部门?结语译后记出版后记

节选

在合伙成立广告公司之前,我们——我、蒂姆.帕滕(Tim Patten)以及马丁.特劳(Martin Troughton)——曾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人们眼下是否还需要另一家广告公司?”这个问题促使我们心无旁骛、凝神静思,引导我们找到了一个事后看来极其有效的市场定位(也引导我们将“品牌响应”[brand response] 这个词引入到营销语汇当中)。

    

    

    开始本书的写作之前,我也曾反复问过自己一个类似的问题:“人们眼下是否还需要另一本创意书籍?”回答这个问题要比回答上一个问题容易得多。

    到目前为止,专门讲解“如何”做出更好的创意作品的书籍其实还很少;而其中由过去20年来一直在真正地追求“更好的创意作品”且已小有成就的人所写就的,则少之又少。

    如果在那过去的20年当中的任何一个时候,有人问我怎样才能做得那么好,我有可能会引述著名教练比尔?香克利(Bill Shankly)描述足球的话——“一项让傻瓜弄复杂了的简单运动。”

    要知道,于我而言,在这行干得越久,问题就变得越明了、越简单。事实上,我越来越坚信我将在本书当中予以阐述的、我们所急需的两个重要理念——“问题/解决”‘力学’机理(the problem/solution dynamic)以及“恰切截断”(relevant abruption)——的有效性;这两个理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说实话,一直到不久前,我还觉得这些原则再明白也没有了,我或者其他任何人没有必要坐下来将此写成一本书。可是,就在去年的某个时候,我注意到这个行业确实已经发生了某些变化。这再一次让我难以抑止地感到:你会发现,这本书会对你有用。

    那些我素所尊重和钦佩的人们开始变得迷茫且失落。广告公司,特别是创意部门的同仁们大体都陷入了一种集体性的信心危机。

    

    放纵的寂寥

    对我(我想还有其他很多人)而言,“引爆点”(the tipping point)出现在去年的戛纳国际广告节(Cannes Lions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 Festival)上。星辉落尽,心生寂寥。甚至澳大利人也倍感失落。行业杂志Campaign看在眼里,恨铁不成钢地讥讽道:“英国的创意人员都成了没头苍蝇吗?”

    干我这行(直效营销,direct marketing)的人看来都心下惴惴,尤其是当广告公司在颁奖晚会上放出狂言“定要占尽风光”之时。然而,英国代表团最终却铩羽而归。此后不久,Campaign 发问,“直效营销的黄金时代终结了吗?”

    

    搞数字营销的那帮人?喔,就在众人狂欢之时,更加惕励的家伙们却冷静地将目光投向远方。伦敦粘合力数字媒体公司(glue London)首席执行官马克?克里奇(Mark Cridge)对我说:“在创意方面,数字营销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期:数字营销借以战无不胜、独步天下的技术知识现在已经非常普及了;大多数创意总监都有设计或技术方面的背景,当前更应当加强的是创意理念方面的专业技能。为了在创意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要让沉湎于《连线》(Wired)的员工把目光转向《创意评论》(Creative Review)。我们必须在创意方面更上层楼。”

    关键是,谁来帮他们更上层楼?他们的广告、直效营销同行?环顾这四下萧索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大露台,我知道这根本没有可能。广告创意及直效营销行当的创意人员身上曾经特有的自信早已随着——没错,你猜对了——数字时代的到来而烟消云散了。

    

    过气的线下广告

    事实上,重创直效营销行业信心的并非数字营销行业的创意人员,而是数字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第一击早在1999年就由塞思?戈丁(h Godin)打出。

    他的《准许营销》(Permission Marketing,或译《愿者上钩》)一书对其所称的“打扰式营销”(interruption marketing),也即所有传统的“线下”创意作品——设法“截断” 预期受众的注意力,将其吸引过来,并通过付费媒体发布销售信息——展开了不遗余力的抨击。

    互联网泡沫的突然爆裂暂时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但之后的复苏重又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大批广告从业者——以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客户——开始相信塞思?戈丁的抨击了,尤其相信赛思?戈丁所说的“数字技术引领型‘准许营销’时代的到来会使大家美梦成真”。

    但是,几乎没人注意到,赛思?戈丁的判断所基于的其实是一种不真实的假设。他错将“执行不力”(bad ution)当作“行业衰微”(broken discipline)。实质上,他是说:广告不再有效,能不做就不做。那就好比是说,既然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NHS)没有达到政府的既定目标,那就应该关闭所有的医院,而非提高诊断、治疗及医护标准。

    赛思?戈丁大概从来没有想到过,可能的出路在于做出创意更好、效果更佳的作品。随着数字技术及其应用的推广,“塞斯?戈丁式摒弃”成为大多数人对于“打扰式营销”的看法和态度,甚至成了当前许多畅销的商业及营销书籍展开论述的出发点。

    如果说赛思?戈丁松动了“竞争性劝服”(competitive persuion)假说所依存的基础,另一本书(及其引发出的众多畅销书、文章、会议、研讨会和博客)则可能更具毁灭性,那就是:里克?莱文(Rick Levine)的《线车宣言:互联网的95条军规》(The Cluetrain Manifesto)。

    与赛思?戈丁一样,本书所传达的信息也是“强行灌输信息的时代已经结束”。

    我们正进入这样一个黄金时代:被各种技术知识和设备“武装”起来的消费者们只汲取自己愿意汲取的信息,只认同自己准许它们进入生活的那些品牌。而且,他们彼此联系频繁、共同分享知识与见解,就买什么、不买什么相互给出建议与意见。在这个虚拟的市场当中,消费者是真正的主导;不经一番争取,商家无权与之对话。

    

     

    

    你能否识别专家论点的缺陷?

    “网络城市”(Cyburbia)之类的前景忽视了现代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我们所有人最感稀缺和宝贵的其实是时间,以至于“有时间休息”成了英国人最奢侈的享受(根据nVersion Research 公司调查)。

    当然,正如《公众风潮:互联网海啸》(Groundswell)以及《维基经济学》(Wikinomics)两书所讲的那样,确实有为数不少的用户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这个或那个品牌的数字社区当中。根据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引爆点》(The Tipping Point) 一书,这些人可称 “内行”:他们很乐意通过博客、讨论群、维基百科、社区以及论坛等方式与网友一块儿讨论他们所痴迷的事物;他们如此着迷于某些产品,以至于有可能比这些产品的广告人员和营销主管还要了解产品。理所当然地,他们成了产品研发以及客户关系管理(CRM)活动的基准。

    但“打喷嚏的人”(sneezer最)、“阿尔法男”(Alph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创意的秘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66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