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封面

作者:陈幸华

页数:433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21562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迄今被公认的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也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非恶性血液疾病有效可靠的方法,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的亲缘相关或无亲缘相关供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最合适的供者。然而,仅有25%~30%的患者能找到hla相合的亲缘供者;在无亲缘关系人群巾找到hla相合供者的概率是1/50000—1/100000,甚至更低,且其寻找过程耗时较长而应用受限;在我国,随着单子女家庭数的日益增加,约70%~80%的患者因不能寻找到hla相合的供者而失去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机会。

作者简介

198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1996年获第三军医大学实验血液学博士学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入,全军血液病中心和中华骨髓库重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两岸三地)造血干细胞移植合作组组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专委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实用医药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等9种杂志编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国外SCI收录期刊、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论著260余篇。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专著3部,参编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以第一完成人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已招收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生17名。
1996年获华西医科大学血液与肿瘤学专业博士学位,1996.9~1998.11在第三军医大学从事实验血液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兼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专委会常务委员等学术职务。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专著《血液肿瘤的生物治疗》、《血液病诊疗精要》,副主编专著《小儿血液与肿瘤性疾病》。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10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100余篇论文。
2006年获第三军医大学内科血液病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高等院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7项,主编专著1部,副主编专著2部,参编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1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80余篇论文。

本书特色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专著。全书主要由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组成。总论分基础篇和治疗篇,阐述了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本概念、生物学基础、移植的具体技术等,并结合本单位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关系密切的造血微环境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各论部分,介绍了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和其他类疾病中的应用。《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由陈幸华、孔佩艳、张曦主编。

目录

基础篇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适应证选择
    第三节  供者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目前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生物学基础
    第一节  遗传学相关理论
    第二节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免疫学基础
    第三节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免疫耐受
    参考文献
 第三章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配型
    第一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
    第二节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的基本要求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64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