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美禄
页数:265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8075284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世界“轴心时别”,高度发达的又明买体,大体上有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以及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国。它们通常被尊为“四大文明古国”。“轴心时期”奠定了世界现有的文明形态,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诚如雅斯贝尔斯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期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人类今天所拥有的许多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都可以追溯到这些古老文明实体的贡献。
作者简介
朱美禄,湖北咸宁入,中南民族大学文艺学硕士,四川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现任教于贵州财经学院文化传播学院,已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三项。
本书特色
远东的日本,其文化是在长期学习、吸收和模仿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代中国堪称日本的文化导师。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明治维新”后“脱亚入欧”的成功,日本一跃而成为亚洲强国,先后打败了中国和俄国,摆脱了历史文化上的自卑感,同时民族自大心理急剧膨胀,对作为导师的中国报以了无以复加的轻蔑。
朱美禄的《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一书中,这种感受内化到了现代留日作家集体无意识深处,他们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对此有着深刻的反映,由于民族歧视的存在,他们的小说文本中中日两国男女两性关系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障碍,并渗入了国家意识和民族立场,使得中日跨国婚姻具有超越了个人属性而国家化的倾向。另外,作为初次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国家,日本具有暴发户的心态,为了确立自己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竭力把中国边缘化,以一种“东方学”式的眼光来打量中国,把中国看成“凝固”和“没落”的国家,把中国人相应地看成了“弱国子民”。由于承受日本这种特别注视的体验被创造社作家形诸笔墨,他们小说文本中多书写“零余者”的忧生之嗟,所塑造的留学生形象也被作为注视者的日本打上“东方学”的色彩。
目录
序论
第一节 历史语境的变更与中国中心观的破产
第二节 容闳与中国留学大业的发生
第三节 留日——留学大业的转向
第四节 自塑留学生形象
第五节 研究述评
第一章 嫖客与英雄的变奏
第一节 徘徊在校园之外的嫖客
第二节 身在域外的报国英雄
第二章 身体与国家想象
第一节 无所皈依的“异化”身体
第二节 身体与意识形态的纠结
第三章 边缘化的“弱国子民”
第一节 跨国婚恋的障碍
第二节 “东方学”视野下的“国”与“民”
第四章 中国的白马王子
第一节 “东瀛女儿国”里的“贾宝玉”
第二节 “反认他乡是故乡
第五章 在“抗敌第一线”
第一节 对民族国家的背叛
第二节 救亡压倒“启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