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古币文新鉴

封面

作者:陶霞波 著 杨宗兵 编

页数:136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750626907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字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艺术是伴随着文字的出现、演变而发展、繁荣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其他语言形式相比,汉字书法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生命长盛不衰。在纸还未出现和普遍使用之前,汉字书写史上曾使用过不同品类的载体,如:甲骨、青铜器、玉石、简牍、丝帛、瓦当、货币、陶器、封泥、玺印等,这已从地下出土的实物资料得到了证实。

  19世纪末以来,我国出土的文物数量浩如烟海、品种繁多、材料丰富,这些丰富的材料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专家、学者分别从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文字学、书法学等角度去研究、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研习书法的大有人在,但囿于识见,对于文字学,特别是古文字学知识了解甚少,致使临写、创作的作品徒具其形,而缺少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和文化的厚实感。而研究文字的学者,由于种种原因,往往无暇或不屑顾及书法和书写因素,从而使得汉字的书法艺术传统,特别是汉字在隶变以前古文字阶段的艺术特质无法突破历史的尘埃放射出应有的光芒。

  我们秉承“普及文字知识,弘扬书法艺术”的宗旨,本着将这一批批见证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出土文物精品,从文字演变和书法鉴赏的新角度,通俗易懂地介绍给普通读者和一般的文字书法爱好者,从而更大地发挥出土文物自身的价值,展现中华几千年灿烂的文明之目的,特地编写了《书法新鉴》丛书。其特点有三:

  一、新材料。尽可能基于出土文字实物“第一手”资料来分析、阐述,重点依据一些新出土的、重要实物材料。力求论有实据,实事求是,重材料,不空言。

  二、新视野。重视从汉字形体演变和书法艺术鉴赏两个角度综合进行探索、阐述,既有一般性的知识介绍、名家趣闻逸事等,也有作者独到的新见解和学术新观点。以文字载体、书写品类为纲,更兼顾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书体形式,力求融知识性、学术性、通俗性与可鉴赏性于一体,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三、新文风。本套丛书共六册,主要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文字学、书法学专业一批年富力强、才思敏捷的博士担当具体的编著任务,同时非常荣幸地约请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志基老师参与丛书的编写。本套丛书力求文风清新,文字洗练,短小精悍,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陶霞波,生于1978年,杭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从事先秦货币文字的研究,曾参加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项目“出土古文字电脑全息检索系统”。专攻先秦货币文研究,在《中国文字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关于商周金文中的“赐贝”以及与货币相关问题》、《关于先秦货币文字库的建设》等论文数篇。

目录

第一章 先秦货币文概说

第一节 类型浏览

第二节 另类的文字系统

第三节 特殊的书写方式

第二章 古币四大家族

第一节 龟贝

第二节 铲布

第三节 刀化

第四节 圜钱

第三章 率性的线

第一节 “直”行天下

第二节 轮廓勾勒

第三节 割不断的牵连

第四节 分离和位移

第四章 资源共享

第一节 笔画和构件的借用

第二节 钱纹的妙用

第五章 地域特色一瞥

第一节 三晋“陽”之“日”头观

第二节 地域风格的数字差异

第六章 随机应变巧布局

第七章 奇妙的错位

第一节 “传形”的名与实

第二节 是特例还是常例

第三节 错误的内在逻辑

附录参考文献

节选

第二节铲布

  如果说有文铜贝只为楚国所独有,那么布币则为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所热衷。就目前的考古资料显示,战国时代主要的诸侯国均有铸造布币,而布币主要的发展是在中原的三晋地区。

  布币也叫铲布、铲币,因其形制模仿铲形农具而得名。至于究竟是源自古代哪种铲形农具,钱币学界有“钱”和“铸”两种不同的看法。但是无论是“钱”还是“铸”,抑或是两者名异实同,布币从铲形农具演变而来这一点是毫无异议的。可是为何一种铲形的金属铸币,却被称作“布”呢?实在令人不解。起初,人们从声训的角度入手,认为布是由农具“铸”而来,布、镈古音相同而通假,这一说法很快为世人所接受;然而随着云梦睡虎地秦筒的重见天日,人们对“布镩通假”的观点产生了质疑。根据简上所记载秦国货币的立法《金布律》,有学者提出布币的实体是布匹。其中一简写道:“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金布”这句话说明秦国法定的货币有金、钱、布三种,有意思的是秦律中作为量刑的钱币数额,均为十一的倍数,也就是说“钱十一当一布”是法定的布币与钱币的交换关系,因此人们推断古时钱之所以称布,很可能是由于古代布帛之布作为交换媒介的缘故,正所谓“抱布贸丝”。

  且不管铲形铸币名与实的关系如何,这种取象于古代农具的货币在我国起源也相当早。早在商代后期,就已开始铸行原始布,直至战国末年,铲币的形制经历了由空首到平首,由耸肩到平肩再到圆肩,由尖足到方足再到圆足,由无孔到有孔等诸多变化,形成了先秦货币体系中最为复杂多样的布币系统。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古币文新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6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