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福安主编
页数:254页
出版社: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727126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疑难杂病证治宝鉴
内容简介
本书分名医精华、医案集锦、肖氏家藏、民间拾遗四个部分。文献资料早自1905年, 其中病案记录始自1935年, 书中亦收集了散在民间的宝贵中医学资料。作品涵盖中医内、外、妇、儿、五官、针灸、推拿及骨伤各科。
作者简介
陈福安,主任中医师,就职于四川省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入选四川省首届名中医、成都市“十大名中医”、第三批国家级名老中医。香港浸会大学王李名珍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中心及广华医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医药临床研究服务中心顾问中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三届消化专委会委员,第三、四届管理专委会委员。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四、五届常务理事,第一届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第六届副会长,成都市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副会长、第六届理事长。《亚洲医药杂志》特邀编委。发表、交流论文40余篇。曾从事医院管理工作20余年。
目录
第 一 篇 名 医 概 况——审微穷奥察秋毫 良医用药如用兵第一章 音乐教师研岐黄 从医擅长小儿科 003第一节 民生道养小为大 高热病七法一统 004第二节 吴鞠通名方新用 刘独行治泻囊珍 012第三节 宣清润和宁咳嗽 冬病夏治分时辰 022第二章 清虚静泰“徐百号” 猛药去疴有妙招 029治崩漏单刀祛邪 澄源流双管齐下 030第三章 弃教业医五十年 外感热病谱新篇 035外感热病君柴葛 伯伦儒医济苍生 036第四章 眼科名师重经方 耄耋之秋仍精勤 041第一节 小儿泻扶阳为要兼补阴 042第二节 漫话仲景医德观 045第三节 久泻病目调脾胃 046第四节 漫话活用《温热论》 049第五节 杂说巧用桂枝汤 050第五章 九旬翁家传真谛 疗头痛独具匠心 052第一节 六淫辨 祛邪匡正 053第二节 六经辨 泾渭分明 055第三节 气血病 虚实别论 057第四节 阴阳乖 制化乃平 058第五节 痰作祟 清化兼行 059第六章 胃痛自创鼎立饮 吐血善用还原水 061第一节 成方宜分宜合 061第二节 童便可升可降 062第三节 组方三足鼎立 063第七章 关隘之枢险要处 咽喉急症下为先 066第八章 凉血泻火人中黄 佐药扶正治再障 068第九章 施医赠药赠器械 骨科名医献妙方 070第十章 毕生专注狂躁症 自制方药总关情 073第十一章 寒窗苦读十四载 疑难杂病究一生 076第一节 中医高热急症雏议 077第二节 刘独行老中医治疗小儿高热急证验案 079第三节 刘独行医师小儿泄泻、内科咳嗽软件医理设计 081第四节 泄泻诊治浅识 084第五节 咳嗽诊治浅识 086第六节 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52例 088第七节 加减正气散治疗泄泻41例疗效观察 089第八节 浅识衰老的迹象及减缓方法 091第九节 浅析中医茶文化与人体亚健康 097第十节 老年人消化道功能改变与相关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102第十一节 抑郁症的特点及非药物疗法 110第十二节 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病的研究进展 113第十三节 医学与文学嫁接的奇葩——试从《本草纲目》《红楼梦》《西游记》浅析医学与文学的关系 120第十四节 小儿麻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122第十五节 胃脘痛(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 124第十六节 便 秘 125第十七节 瘫 痪 126第十八节 失 眠 128第十九节 漏肩风 129第二十节 震颤麻痹 130第二十一节 百年东华济东亚 一片黄叶舞秋风 131第 二 篇 医 案 集 锦——临床病案逾八秩 慕名患者越五津第一章 儿科疾病 141第一节 刘独行医案 141第二节 徐先彬医案 157第三节 陈福安医案 159第二章 内科疾病 161第一节 刘独行医案 161第二节 徐先彬医案 165第三节 徐祖辉医案 174第四节 陈福安医案 175第三章 妇科疾病 183陈福安医案 183第 三 篇 肖 氏 家 藏——— 一代儒医历三朝 体恤贫民遗妙方第一章 家庭备用良方 193第二章 临床验方选集 198第一节 内 科 方 198第二节 妇 科 方 201第三节 皮、外、五官科方 210第四节 儿 科 方 211第五节 伤 科 方 211第六节 其 他 211第 四 篇 民 间 拾 遗——星散民间中医药 经验之谈勿小觑源 革 215第一章 内科杂病 217第一节 杂病观舌法 217第二节 杂病望眼法 218第三节 杂病四诊法 219第四节 看脉识病法 222第五节 四脉提纲诀 222第六节 见病用药歌 223第七节 解郁代表药 227第八节 民间验方拾翠 228第二章 儿科疾病 237第一节 小儿指纹诊察表 237第二节 小儿病状观纹歌 237第三节 小儿验方拾翠 239第三章 妇科疾病及其他 240第四章 药性歌诀 242第一节 寒性(101味) 242第二节 热性(25味) 245第三节 温性(57味) 246第四节 平性(79味) 247第五章 其他歌诀 250第一节 五脏六腑虚实寒热要药歌 250第二节 引经报使歌 251第三节 六经表里虚实用药歌 252第四节 浮沉迟数四字提纲诀 254后记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