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通向幸福之路

封面

作者:彭代彦

页数:24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1610387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通向幸福之路》借鉴西方效用理论的最新成果,在分析理性经济人假设对我国的可适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宏观因素收入差距和民生项目的财政投入以及微观因素失业、激励和宗教信仰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利用相关理论和实证结果解释了自杀行为。探讨了提高我国居民幸福感的相关政策和个人调适对策。

作者简介

彭代彦,男,湖北仙桃人,1964年11月生。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华中农业大学农经系就读,获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9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村发展系就读,获硕士学位;1998年4月至2001年3月在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农经系就读,获博士学位。出国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2001年3月回国后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至今,2001年7月晋升副教授职称,2004年11月晋升教授职称,2005年5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1部,在《世界经济》等刊物上发表独著和第一作者论文8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学校和各类横向课题20余项。研究方向为经济福利、农业经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

本书特色

彭代彥编著的《通向幸福之路》的主要研究居民幸福问题,选题新颖,观点新颖,结合湖北和湖南农民以及高校教师的实际,研究我国居民的幸福问题,提出一些很有实际意义的建议。该书先梳理和综述近20多年来西方经济学界有关幸福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在我国进行幸福感研究的理性基础,是本书的研究奠定前提;然后实证分析收入差距、失业、激励和宗教信仰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从而检验最新西方效用理论的核心假说在我国的可适性;还应用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从幸福感角度解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自杀现象,扩展幸福感研究领域;最后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改善公众福利状况和个人合理调适生活方式提高幸福感水平提出建议,为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提供参考。

目录

绪论第一章 幸福感理论的最新发展第一节 前言第二节 幸福感的定义与测量第三节 新古典绝对效用理论的困境第四节 对伊斯特林悖论的解释一 相对效用假说二 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假说三 收入分配状况恶化假说四 忽视变量假说五 评述第五节 幸福感理论的实证检验方法第六节 幸福感理论的应用一 问题的提出二 相对效用假说与幸福感差异三 忽视变量假说与幸福感差异四 幸福感比较和排名的意义第七节 结语第二章 幸福感研究的理性基础第一节 前言第二节 利他行为的利己动机一 关于利他行为是否存在利己动机的争论二 经济代价规则型利他行为的自利性三 其他类型利他行为的自利性四 我国居民的公益活动参与和幸福感第三节 我国农民的理性与合作性一 我国农民的理性二 我国农民的合作性——兼评曹锦清教授的主张三 结论第四节 结语第三章 收入差距与幸福感第一节 前言第二节 文献综述一 相对收入的福利影响二 地区收入差距的福利影响三 评述第三节 相对收入和地区收入差距对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一 模型设定二 变量特征三 计量结果第四节 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一 模型设定二 变量特征三 计量结果第五节 结语第四章 民生项目的财政投入与幸福感第一节 前言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模型设定一 文献综述二 模型设定第三节 变量特征第四节 计量结果第五节 不同的民生项目财政投入度量方式对计量结果的影响第六节 看病难的案例分析……第五章 失业与幸福第六章 激励与满意度第七章 宗教信仰与幸福感第八章 幸福感与自杀第九章 通向幸福的政策选择第十章 通向幸福的自我调适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通向幸福之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5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