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走在新教育路上(朱永新教育作品 卷十一)

封面

作者:朱永新

页数:49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30014721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朱永新教育作品:走在新教育路上(卷11)》记录了一群怀抱教育理想,对教育真诚热爱,并以实际行动勤奋实践、锐意创新的新教育人的心路与足迹,因为他们的激情、因为他们的付出、因为他们的坚守,新教育这粒小小的种子才能不负岁月的期许,开出一朵朵绚丽之花。正如作者朱永新所说,“它不仅在稿纸上用文字写就,而且在大地上用脚印踩出”。一个个感人的事迹,一项项闪光的成就,汇成了新教育实验奔流向前的长河。相信读者看完《朱永新教育作品:走在新教育路上(卷11)》后,会对这些教育先行者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他们所努力的事业更多一份敬意和支持。

作者简介

朱永新先生是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其作品曾荣获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优秀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项目优秀成果奖等。他历任苏州大学助教、副教授、教育科学部主任、日本上智大学研究员、苏州大学教务处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等职,现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

本书特色

1. 《走在新教育路上》是围绕新教育几年来的实践以及参与新教育实验的诸多一线教师的故事展开的,正是那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书写了新教育实验的精彩篇章,彰显了新教育蓬勃发展的生命力。本书可以说是新教育实验的“故事”读本,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

目录

新教育的种子(卷首诗) 

一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与新教育同行 

我们一起走过 

“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一所好学校是怎样“炼”成的 

激情成就梦想 

6月18日,我们共同的节日 

让不再沉默 

留下新教育的精彩 

从匿名走向真名 

时间正翻卷着书页 

当冲天的火光照亮前路 

最重要的是喜欢 

“海子”老师的教育情结 

种子的梦想 

从费建妹老师的短消息说起 

教育,重拾人文的传统 

教育故事的真情诉说 

让学校有灵魂的人 

在网络上成长 

勤于“三耕”乐为师 

凌龙华的教育世界 

感谢学生 

学会等待 

新教育实验可能发生的危险 

关于“新教育实验断思”的断思 

做脚踩大地的理想主义者 

二 熬一锅石头汤吧 

用行动追求梦想 

新教育1号义工 

乐于奉献的储昌楼 

睿智幽默的卢志文 

只做一事的许新海 

日知日行的张菊荣 

不愿长大的李镇西 

才艺出众的焦晓骏 

憨厚大度的冯卫东 

一路追梦的朱寅年 

解读生命的袁卫星 

创造奇迹的年轻人 

苏州柴园的守护者 

书写特教人的七彩人生 

特殊教育园地的辛勤耕耘者 

非常老师的非常课堂 

童年史诗 

教育呼唤“心灵的舞蹈家” 

理想就在脚印中 

聚沙成塔,成在毅力 

一个年轻老师的教育追求 

向一个“可爱又快乐的老太太”致敬 

年轻的教育思考者 

新教育是为了什么 

我从不想我们能走多远 

写给一起追梦的朋友 

三 书写生命的传奇 

新教育的“山”和“海” 

新教育的“魔鬼团队” 

努力打造中国的新教育学派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在骂声中成长 

一个普通职工的新教育情怀

让孤独的心不再孤独

我眼中2006年新教育实验十件大事 

脚印无声指引未来 

共同珍惜拥有 

一个人和一个城市的新教育 

在“两岸咖啡”碰撞新教育的智慧 

贵在守望 

为垦荒者送行 

生日快乐 

新教育号列车 

新教育的梦想剧场 

喜看毛虫化蝶飞 

新教育的新起点 

新教育年会的短信 

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温和而坚定地走下去 

新故事正在书写之中 

“紫色”的教育星空 

梦想照耀在里下河上 

在灾难面前,新教育人做什么 

灾后教育做什么 

回顾与展望 

四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 

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四川大地震周年祭 

局长本是一书生 

第一粒种子 

校长、书家、诗人 

幸福在哪里 

我要飞得更高 

行动就是生命的答案 

“青春老人”的秘诀 

你的秘密我会永远笑着藏在心里 

喜喜是个好“长工” 

为新教育临淄实验区喝彩 

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潜力 

书写教师的生命传奇 

朝向生命绽放的新教育 

五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 

携手共圆新教育之梦 

新教育的未来在于每一个今天 

教师真的不需要发展了吗 

新教育的“麦子” 

改造教育,从改造教室、改造学校开始 

让爱陪我们一起走 

追梦人的朴实情怀 

青峰的攀越 

最好的教育风景在教室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思想 

每颗种子都相信岁月 

正确的琐碎创造伟大的历史 

做贵人,不做匠人 

推开窗,眺望世界,扎根田野 

为梦想结网 

文化,为学校立魂 

新教育的文化使命 

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附录 我与新教育这些年 

2002年贺年信 

2003年贺年信 

2004年贺年信 

2005年贺年信 

2006年贺年信 

2007年贺年信 

2008年贺年信 

2009年贺年信 

2010年贺年信 

2011年贺年信 

后记

节选

我在今年4月上旬的《新教育实验》一文中,提到了罗民先生参加张家港会议的情形。事实上,罗先生并未与会。我采写该文时,会议尚未召开。闻悉罗先生在西南边陲播撒新教育实验的种子,我深为感动。由于吴越方言的影响,我误以为罗先生到会了。本刊发稿的时间在张家港会议召开前,所以我在未见到罗民先生的前提下,仓促成文。草稿经袁卫星先生指正后,我曾及时加以更正。由于编辑部最后的衔接不够畅通,造成此种失误。但,导致失误的核心人物是我本人。

    在此,我诚挚地向罗民先生道歉,我对自己欠扎实的采访作风,给您的个人历史带来的错乱,深表歉意。同时,向教育在线的网友们致歉,你们以热诚的阅读态度,看到了欠真实的新闻事实,为此我感到不安。

    一些朋友对我的过错给予了宽容,他们认为,基于文章有冲击力的考虑,塑造一个典型人物的出场,只要不违“本质真实”的尺度,是可以原谅可以理解的。感谢朋友们的宽容,但我需要解释,我信奉事实真实,而非本质真实。新闻力量的源泉只有一个:真实。没有这个前提的本质真实,是靠不住的。我是以记者的身份谋生的,与其说靠新闻作品吃饭,不如说,靠读者吃饭。读者给我饭吃,是因为他们相信我在告诉他们所不知道的真实世界的事情。

    我在即将出版的《南风窗》杂志上,刊登了致歉和说明。需要强调的是,致歉的姗姗来迟,不是因为傲慢,也不是因为拖拉,而是因为我三天前才看到杂志的错误没有被更正。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走在新教育路上(朱永新教育作品 卷十一)》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57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