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研究

封面

作者:王睿著

页数:272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227399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道德对国家与个人发展至关重要,而道德养成实难,中外先贤始终在不断思考与实践以试图破解这一难题,由此形成了丰富的道德养成思想与实践智慧,这为我们今天的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宋代理学家的道德养成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养成思想丰赡发展的重要成果,为宋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德育理论,也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修身立德的文化信仰。本书对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进行历史回顾、意义澄清和现代价值转化,为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的本土创生、德育实践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扎实的历史依据。

作者简介

王睿(1986—),黑龙江五常人,哈尔滨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史,教师教育。曾在《社会科学战线》、《古籍整理研究学刊》、《黑龙江高教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篇(CSSCI),主持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4项。参与编写著作1部,教材1部。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道德养成的学理审视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理”与“理学”

二 宋代理学家

三 道德养成

四 道德养成思想

第二节 道德养成思想的基础与依据

一 哲学基础:道德可教

二 心理学基础:习惯可成

三 历史依据:思想溯源

第三节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划分依据

一 以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依据

二 以学派主张或地域为依据

三 以宋代理学思想发展阶段为依据

第二章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之奠基塑型

第一节 一理二气,五行分合:周敦颐道德养成思想

一 “自太极论始”的哲学基础

二 “顺万物化万民”的教育目的

三 以“诚”为主的教育内容

四 “主静”“行之”的原则方法

五 “穷禅客”真儒家:周敦颐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第二节 以物观物,体四用三:邵雍道德养成思想

一 以“即物穷理”为哲学基础

二 “以道尽人”“正人”“效我”的教育目的与作用

三 以儒家典籍为主要内容

四 “循理”“润心”“慎独尚行”的原则方法

五 “以物观物”的“异数”:邵雍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第三节 民胞物与,礼以持性:张载道德养成思想

一 以气本论与人性二元论为哲学基础

二 “敦本善俗”“变化气质”的教育目的

三 “民胞物与”“尊礼贵德”的教育内容

四 “养正于蒙”“事中明理”的原则方法

五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栽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第四节 养正于蒙,敬义兼持:二程道德养成思想

一 “人与天地一物”的哲学基础

二 “醇教化”“尽人情之美”的教育目标

三 “九德”“六艺”的教育内容

四 “敬义兼持”“习而后能安”的原则方法

五 “德性宽宏”“文理密察”:二程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第五节 性情一也,陶冶成之:王安石道德养成思想

一 王安石道德养成思想基础

二 “仁者圣之次也,智者仁之次也”的教育目标

三 “德以仁为主”“德以礼为体”的教育内容

四 “振民育德”“风俗法度”的原则方法

五 “经世致用”“知命厉节”:王安石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之发展

第一节 去欲存理,易知易行:朱熹的道德养成思想

一 “君子务本,本立道生”的教育目标

二 “尊德性,道问学”的教育内容

三 “知行相须”“整齐严肃”的践履举措

四 “去欲存理”“易知易行”的思想特质

五 “穷理禁欲”:朱熹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第二节 明理立心,代天理物:陆九渊道德养成思想

一 以“心即理”为哲学基础

二 “君子”“存心”的教育目的

三 “仁义者,仁之本心也”的教育内容

四 陆九渊道德养成方法体系

五 “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陆九渊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第三节 其为有渐,其进有序:张械道德养成思想

一 “性,天下之大本也”的哲学基础

二 “尽仁道者圣人”“传道济民”的教育目的与作用

三 “礼俗”“伦纪”的教育内容

四 “知行互发”“其为有渐,其进有序”的原则方法

五 “只说践履而不务穷理”:张拭道德养成思想评价

第四节 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浙东学派道德养成思想

一 兼顾内外,本末并举:吕祖谦道德养成思想

二 复正情性,义利双行:陈亮、叶适道德养成思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创生环境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创生环境

一 经济环境:富庶繁荣,一道德以同俗

二 政治环境:内权集上,外权不竞

三 文化环境:多元圆融,返之淳正

四 科技环境:嘉惠学林,公诸同好

第二节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与社会的互动

一 义利相辨: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与经济之互动

二 才资德帅: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与政治之互动

三 教化人伦: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与文化之互动

四 格物致知: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与科技之互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之历史经验与现实观照

第一节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历史经验

一 哲学基础:关注道德人格尊严,“参赞天地之化育”

二 目标定位:以内圣外王为旨归

三 内容选择:“身心”“内外”“知行”与“纲常名教”

四 原则方法:“躬行”“事上磨炼”的实践品格

五 思想传播:构建多元化、多途径的传播体系

六 文化立场:兼顾文化继承与文化互鉴

第二节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的历史局限

一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成为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延续的有效手段

二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具有因循性与守旧性

三 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僵化

四 宋代理学家的道德养成思想对认识道德与法治关系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宋代理学家道德养成思想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