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克著
页数:298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426367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倘若”与“然而”:鲁迅话语世界的理想类型、怨恨及其表达:鲁迅的“国民性”批判、鲁迅与怨恨:反抗与浸染等。
作者简介
张克,1978年生,河南西平人。末代“中等师范生”。2002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毕业,2005年获武汉大学中国现代文学博士学位。现忝列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之席。撰有《吴虞与章太炎的诸子学及魏晋文章》等文若干篇行世,编有《职业人文读本》一书。
本书特色
张克的《颓败线的颤动(鲁迅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讲述了“倘若然而”的理想类型;现代中国的怨恨境遇;复仇情结与怨恨气质;从“文”到“文学”;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主义思潮;“不能并求”与“无从措手”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倘若”与“然而”:鲁迅话语世界的理想类型
第一节 “倘若然而”的理想类型
第二节 鲁迅话语世界中的“倘若然而”
第三节 从“且夫然则”到“倘若然而
第四节 作为方法论的“倘若然而
第二章 怨恨及其表达:鲁迅的“国民性”批判
第一节 “奴隶道德”与“怨恨之花”
第二节 怨恨释义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怨恨境遇
第四节 怨恨与国民性批判
第三章 鲁迅与怨恨:反抗与浸染
第一节 反抗怨恨
第二节 怨十艮的浸染
第三节 复仇情结与怨恨气质
第一章 “倘若”与“然而”:鲁迅话语世界的理想类型
第一节 “倘若然而”的理想类型
第二节 鲁迅话语世界中的“倘若然而”
第三节 从“且夫然则”到“倘若然而
第四节 作为方法论的“倘若然而
第二章 怨恨及其表达:鲁迅的“国民性”批判
第一节 “奴隶道德”与“怨恨之花”
第二节 怨恨释义
第三节 现代中国的怨恨境遇
第四节 怨恨与国民性批判
第三章 鲁迅与怨恨:反抗与浸染
第一节 反抗怨恨
第二节 怨十艮的浸染
第三节 复仇情结与怨恨气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