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德林
页数:338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1051184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细阅本集,读者诸君不难发现,作者记之人与事,均系亲历亲闻者。四十年前,德林攀交郭沫若先生时,正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青年德林,即敢直谏郭沫若院长踌躇犹豫之举止、委屈难言之心态,斯时童言无忌,曾令郭沫若感慨良多。待郭老110周年,德林又直面异议,综论郭老一生功过卜力求还历史人物一客观公正评价,今时叟言凿凿;又颇引读者嗟叹。十年之前,有人谓德林半生庸碌,一技无成,语意辛辣,直令德林汗背衣。兹后德林立志,拜欧阳中石为师,笃学书艺,此其时也,德林已花鬓人矣!以花鬓人而学书,若苏老泉之于文,同属旷世新鲜,单书之初,眼慢手拙,且愚且笨,一有取巧之举,即遭严师训斥,此等恨憾,时人文过犹恐不及,德林却写得淋漓坦荡。以上,或昔人昔事,或真情实景,作者概收集中,足见德林之真诚也。德林文有集,书成家,商事亦有所成,因此他不仅是文化人,也是商人,或兼称其为书法家、作家、企业家。曾有诗赞之云:“难见绝顶聪明人,笔墨文章富贾身。”德林闻之,大不以为然,诚惶诚恐,不敢以聪明人自居,亦不敢僭以’家’称。自谓不比古人,仅以亲身结识之贤哲相比,只自愧弗如,真真望尘莫及:若郭老,文、史、艺、政治多范畴均有大建树,世公推绝顶聪明者;若中石先生,虽以书艺称世,戏亦绝,画亦绝,塾育亦绝,凡所涉猎,高企青云,系公认聪明绝顶之人。德林此论,绝非自谦,实肺腑言。郭老文、政集身,中石艺、文称绝,然:公均未入商道。自古及今,对商贾之道,世人贬褒不一,然若经商而致富者,必有精明之处,确系公论。再若精明而不奸,不坑不骗,以商之道,诚信为本,虽今之文明,亦属鳞爪。经商而业成,勤勉而儒雅,大智而若愚者,德林也。德林以文、商集身,老有所成,比之官商一体,一夜暴富辈,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简介
张德林北京大兴人。1940年生,中学就读于南苑中学班。1957年参加工作。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约书画师及常务理事。 从学生时代起便酷爱读书,195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刘大妈心事))c改革开放后,由友人介绍拜欧阳中石先生为师,研习书艺十几年从无间断。1990年始在《人民日报》副刊、《北京晚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书法作品。1991年获“泰山杯”全国书画大赛书法作品奖。1994年由华文出版社出 版《良师益友真情录》散文集并收录部分书法作品。1996年书法作品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展出。1997年负责编选由启功先生题款《名家书张爱萍将军诗选》,其中收录四篇书张将军诗词的书法作品。和《人民日报》文艺部合办纪念香港回归书画笔会,邵华泽、高冠华、彦涵、欧阳中石等均有佳作奉献,并刊登在《人民日报》副刊,影响很大。1999年出版《张德林师友书画选》,其中收录郭沫若、于立群等名家书赠作者的墨宝及个人墨迹。从1993年至.1999年在《人民日报》副刊等报刊相继发表回忆纪念郭沫若、康殷、新凤霞的文章以及书画评介、散文、杂感等数十篇。纪念澳门回归书法作品被《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收藏。
本书特色
细阅本集,读者诸君不难发现,作者记之人与事,均系亲历亲闻者。四十年前,德林攀交郭沫若先生时,正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青年德林,即敢直谏郭沫若院长踌躇犹豫之举止、委屈难言之心态,斯时童言无忌,曾令郭沫若感慨良多。待郭老110周年,德林又直面异议,综论郭老一生功过卜力求还历史人物一客观公正评价,今时叟言凿凿;又颇引读者嗟叹。十年之前,有人谓德林半生庸碌,一技无成,语意辛辣,直令德林汗背衣。兹后德林立志,拜欧阳中石为师,笃学书艺,此其时也,德林已花鬓人矣!以花鬓人而学书,若苏老泉之于文,同属旷世新鲜,单书之初,眼慢手拙,且愚且笨,一有取巧之举,即遭严师训斥,此等恨憾,时人文过犹恐不及,德林却写得淋漓坦荡。以上,或昔人昔事,或真情实景,作者概收集中,足见德林之真诚也。
德林文有集,书成家,商事亦有所成,因此他不仅是文化人,也是商人,或兼称其为书法家、作家、企业家。曾有诗赞之云:“难见绝顶聪明人,笔墨文章富贾身。”德林闻之,大不以为然,诚惶诚恐,不敢以聪明人自居,亦不敢僭以”家,’称。自谓不比古人,仅以亲身结识之贤哲相比,只自愧弗如,真真望尘莫及:若郭老,文、史、艺、政治多范畴均有大建树,世公推绝顶聪明者;若中石先生,虽以书艺称世,戏亦绝,画亦绝,塾育亦绝,凡所涉猎,高企青云,系公认聪明绝顶之人。德林此论,绝非自谦,实肺腑言。郭老文、政集身,中石艺、文称绝,然:公均未入商道。自古及今,对商贾之道,世人贬褒不一,然若经商而致富者,必有精明之处,确系公论。再若精明而不奸,不坑不骗,以商之道,诚信为本,虽今之文明,亦属鳞爪。经商而业成,勤勉而儒雅,大智而若愚者,德林也。德林以文、商集身,老有所成,比之官商一体,一夜暴富辈,不可同日而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