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考研政治 狂背清单 新大纲版

封面

作者:中公教育研究生考试研究院 编

页数:352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92068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考研政治 狂背清单 新大纲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严格按照2025年考研政治大纲编写。内文编排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部分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三部分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四部分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部分为思想道德与法治。这五个部分每章都由“考前谍报”版块和“狂背清单”版块构成。“考前谍报”版块包括大纲变化和十年考情,“狂背清单”版块在对2025年考研政治大纲内容浓缩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帮助考生在了解2025年考研政治大纲动态的基础上理解、掌握重要考点,实现科学备考。

相关资料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导论
考前谍报
大纲变化:本章新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考点,考生应着重复习。
十年考情:2020、2021、2022、2024年真题考查过本章内容。
狂背清单
考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般了解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
考点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选择题背诵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导论
考前谍报
大纲变化:本章新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考点,考生应着重复习。
十年考情:2020、2021、2022、2024年真题考查过本章内容。
狂背清单
考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一般了解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有机统一并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
考点2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选择题背诵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3)思想渊源:①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②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③1844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论文表明,他们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思想前提。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有黑格尔和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有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罗伯特·欧文。
马克思主义创立时期的重要著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 首次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
《共产党宣言》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资本论》 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秘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
《法兰西内战》 高度赞扬了巴黎工人的伟大创举,科学总结了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
《哥达纲领批判》 进一步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反杜林论》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曾提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垄断阶段。列宁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统治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
1917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革命人民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俄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1)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2)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3)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4)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
(5)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
(6)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
考点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选择题背诵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1)科学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2)人民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3)实践的理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4)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集中地体现为革命性。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考点4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选择题背诵
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它是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是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考前谍报
大纲变化:本章内容无实质性变化。
十年考情:2015—2024年真题均考查过本章内容,甚至在同一年真题中会多次考查,考题分布在单选、多选、材料分析题各种题型中。
狂背清单
一、世界的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考点1物质及其存在方式选择题背诵
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即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归纳起来无非也是两大类,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我们认识和看待这两大类现象和两大类活动,都不能不涉及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其次,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最后,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1.哲学的物质范畴
(1)物质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过程: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用某一种或几种物质作为本原来解释世界,在当时具有合理性和进步性。但是,把物质等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以近代科学为基础,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原子,不能正确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强调要用辩证的观点把握世界,特别是要从实践出发去把握现实世界,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中把握世界的物质性。
(2)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是一个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是对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各种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种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抽象出的共同特性。
马克思主义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把握和规定物质的,物质最本质的规定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以及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5考研政治:狂背清单(新大纲)》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1.捕捉大纲的“瞬息万变”,传递十年考情
本书每章都设置有“考前谍报”版块,包括大纲变化和十年考情。在细致分析新大纲变动的基础上,涉及知识点的增删、整合,传递知识点的十年考情,从而帮助考生整体了解2025年考研政治大纲动态和考研政治考查趋势。
2.考查内容分类标注,浓缩考点逐条过关
本书“狂背清单”版块是对2025年考研政治大纲中知识点的提炼,浓缩的考点精华逐条列出,让考生迅速捕捉重要知识点。本书对每个考点进行了分类标注,包括【选择题】【背诵】、【选择题】【理解】、【材料分析题】以及【一般了解】四种形式,使考生在复习时能够快速分清主次、明确重点。
3.热点预测加颜色标注,“切入式”点拨重难点
本书对与重大时政热点相关的考点、历年真题中反复出现的考点、2025年考研政治大纲中新增的重要考点以及比较容易考查的考点,加颜色进行了标注。针对重难点进行“切入式”解读,即结合背景知识、关联学科等相关知识点,形成讲解的微体系,有助于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复习。

目录

目录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导论1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4
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22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6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49
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65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75
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81
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84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84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86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90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97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02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106
第六章邓小平理论108
第七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15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117
第三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121
导论121
第一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6
第二章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3
第三章坚持党的全面领导138
第四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42
第五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147
第六章推动高质量发展152
第七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163
第八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69
第九章全面依法治国177
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82
第十一章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189
第十二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195
第十三章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200
第十四章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205
第十五章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完全统一208
第十六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3
第十七章全面从严治党219
第四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25
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225
第二章不同社会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30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36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242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27—1937年)252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931—1945年)257
第七章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268
第八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76
第九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285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92
第五部分思想道德与法治303
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303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304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309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313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319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324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334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考研政治 狂背清单 新大纲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5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