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少华
页数:240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094064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管子,是人们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管仲的尊称。管仲,名夷吾,春秋时吴楚交界地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大约生于公元前725年,卒于公元前645年。
管仲属于姬姓的后代,其父名管严,曾在楚国做过官,后战死疆场。叔叔名管至父,在齐国为官。管仲少年时家境贫困,父亲死后,母子相依为命,为此,他经过商,当过兵,并同鲍叔牙结为好友。
春秋初年,齐襄公荒淫无道,他的弟弟们都认为他一定没有好下场,纷纷逃离齐国。二弟公子纠由管仲、召忽辅佐奔往鲁国,三弟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奔往莒国。不久,齐国就发生了内乱,齐襄公被杀,大夫高侯乃召在莒国的小白回齐继位。这时,鲁国也听到了襄公的死讯,派兵送公子纠回齐抢班,并由管仲先率兵击堵住小白的归路。管仲截住了小白,一箭射在小白的玉带钩上,小白装死,骗过了管仲,导致公子纠放慢了行程。而小白已先期入齐登基,是为齐桓公
本书特色
管仲认为,作为君王,要使国家得到治理,必须得民心;而要得民心,又必须先使民众富裕起来,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先予雁取”智谋。根据齐国的社会特点,管仲又指出,富民之道最根本的在于发展农业生产。围绕发展农业,他提出和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策略,诸如“均地分力”、“无夺民时”、“相地而衰征”,等等。
齐桓公即位后,面对襄公留下的一个烂摊子,首先需要的是安邦定国的良策良谋。据说,管仲回到齐国后,齐桓公三沐三熏,以极隆重的礼仪与其相见,俩人促膝交谈了三天三夜,管仲从“以人为本”、“以百姓为天”的社会政治思想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安邦定国谋略。
目录
1.举大事,必从其本
2.治国先富民
3.欲取之,先予之
4.以农为本
5.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6.相壤定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7.用非有,使非人
8.藏富于民
9.施普惠,致天下之民
10.得人之道,教之以政
11.效法先王,“游”、“夕”为民
12.作内政而寓军令
13.“四民”分业而居——分而治之
14.君操“决”、“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