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建辉 著
页数:349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1410616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院士们思考的问题多基于专业,又不限于专业,但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院士们特别关注科技创新。周光召院士、徐冠华院士、路甬祥院士、陈竺院士、潘云鹤院士、王选院士、胡启恒院士,指出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科技乃至经济发展的瓶颈,模仿国外技术势必使我国丧失科技和经济自主能力。他们呼吁,“中国制造”要加强自主创新,从而创造需求,拉动消费;要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作者简介
陈建辉 出生于湖南常德,高级编辑,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现任经济日报政科文新闻部副主任。
长期从事科技新闻报道,特别关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撰写了《中国人不能老乘飞机吃大豆》等有影响的新闻作品,策划了《科学发展看治沙》等有深度的系列报道,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中国科技新闻奖、科星新闻奖等奖项。
相关资料
中国在下一个阶段能不能真正站到世界的前列,除了要为我们的科学家继续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年轻人在开始进入科研领域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变成为科学而献身的一种精神和责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
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技术依赖远比资金依赖、市场依赖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难以摆脱。跟踪模仿国外技术势必使我国逐步丧失科技和经济自主能力。因此,着力提高我国科技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应引起科技界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
今天到处“欧陆风”建筑的兴起,到处不顾条件地争请“洋”建筑师来创名牌,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种种现象都反映了我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缺乏应有的自信。
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除列入保护名册的历史名城与历史地段外,可以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的城市、地段几乎俯拾即是,就看你如何去发挥创造。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镐
农民进城仅仅是城市化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我们既要让进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切实的提高,又要让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充实,既要让他们不失业,又要让他们不失志,给他们营造一个全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家园,努力让他们成为产业工人,真正融入城市化进程。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千峙
本书特色
《与院士对话》是作者陈建辉在2003及此后几年采访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访问集结,具体包括《人类与河流须和谐相处——再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保障粮食安全须拓宽思路——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农业污染不容忽视——再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兆良》等文章。
中国在下一个阶段能不能真正站到世界的前列,除了要为我们的科学家继续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之外,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年轻人在开始进入科研领域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变成为科学而献身的一种精神和责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
在今天的国际环境下,技术依赖远比资金依赖、市场依赖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难以摆脱。跟踪模仿国外技术势必使我国逐步丧失科技和经济自主能力。因此,着力提高我国科技的原始性创新能力,应引起科技界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
今天到处“欧陆风”建筑的兴起,到处不顾条件地争请“洋”建筑师来创名牌,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种种现象都反映了我们对中国建筑文化缺乏应有的自信。
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除列入保护名册的历史名城与历史地段外,可以借题发挥大做文章的城市、地段几乎俯拾即是,就看你如何去发挥创造。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镐
农民进城仅仅是城市化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我们既要让进城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切实的提高,又要让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充实,既要让他们不失业,又要让他们不失志,给他们营造一个全新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家园,努力让他们成为产业工人,真正融入城市化进程。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千峙
目录
科技突破,呼唤精神力量和学科交叉
——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
中国建筑师如何迎接“城市化”
—— 对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
原始性创新,科技界不容回避的课题
—— 对话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
人类必将走出地球摇篮
——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
相关链接:与祖国命运同频共振
—— 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没计师王永志
核电是解决“电荒”的合适途径
——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
钢铁热在技术上是倒退
——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寿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