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历史的人质-个体命运在战争电影中的经典呈现

封面

作者:张秋

页数:456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011984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知名影评人张秋对战争电影中个体命运的思考和挖掘,通过个体命运在战争电影中的经典呈现,告诉人们自由的获得需要信念的支持,并且常常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作者简介

  张秋,江苏无锡人,毕业于苏州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上海译文出版社。读书、看片、写字,为人生三大嗜好,每天过着真实与虚幻的双重生活。著有《第一镜》(2005)《不准调头》(2007)《爱诚》(2008)、《中产阶级的审慎魅力》(2010)

本书特色

《历史的人质(个体命运在战争电影中的经典呈现)》由张秋著。如果我们承认历史有意义的话(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那么本书所认同的意义。就是历史必须服务并服从于个体生命力,而不是作为个体的异己力量在发挥作用。自由不是天赐,它的获得需要信念的支撑,并且常常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个体与历史之间对比悬殊的肉搏,将永无休止。

目录

苏童序

个人是历史的人质(自序)

辑一永别了,武器

——一战(1914.7.28-1918.11.11)

伸向战壕外的蝴蝶的士兵的手——《西线无战事》

不是胸前的十字架,就是墓地上的十字架——《木十字架》

乌托邦式的“单独和平”——《永别了,武器》

敌我之间的友情,如同监狱里的天竺葵——《大幻影》

为什么你的眼睛里充满恐惧——《魂断蓝桥》

“光荣之路无非是通往坟墓”——《光荣之路》

一个只有代号的活死人——《强尼上战场》

都是刽子手,都是死刑犯——《死刑》

走上“国家奴役”之路的破碎个体——《雷德尔上校》

辑二欧罗巴,欧罗巴

——二战(1939.9.1-1945.8.15)

人无法杀死自己的记忆——《凯旋门》

精神废墟上的一具瘦小尸体——《德意志零年》

弹钢琴的手怎么会去开枪杀人——《沉默如海》

一个妓女的自由可以有多大——《情妇玛侬》

从“英雄”到杀人犯——《我们都是杀人犯》

国民性的自我“内爆”——《桂河大桥》

没人可以替你做这个决定——《无情战地有情天》

你不曾看见,你不会遗忘——《广岛之恋》

“活着也不是那么重要”——《卡波》

要么自己去死,要么让别人去死——《大街上的商店》

假如他们拷打我,我能坚持住吗?——《影子部队》

用个体的自由,去对抗现实的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

她被绑架和出卖了两次——《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

“我不过是一个演员!”——《靡菲斯特》

怎么选,都摆脱不了罪恶感——《苏菲的选择》

孩子的生命最重要——《十诫》之八

战争中“身份不明”的漂浮物——《欧罗巴·欧罗巴》

宁当爱情的人质,也不当国家的人质——《英国病人》

我们永远都是“潜在的汉娜”——《朗读者》

延伸观看片目索引

二度延伸片目

参考书目

前言

序言

这是我第一次以影迷的身份,来推荐一本和电影有关的书。

《历史的人质》写得扎实、厚重、悲情、焦灼。张秋选择了一个大题目,也是个好题目,只有最自信的影评人渴望对此发言,它需要看片量、阅读面,还有思考力的支撑。张秋在这三方面都有优势,这使得他的写作路数与众不同——从“救赎”写到“中产”再写到“历史中的个体命运”,他给自己设置了“高度”,需要思想的跳跃;他也给自己设置了“宽度”,因此他运筹帷幄地调集电影的兵马,去攻克一座又一座城池。

淘碟也是我写作之余的一大爱好。经常是买回一堆影碟,其中很多是坊间所说的闷片。很多闷片其实不闷,很骚动,很惊悚。张秋书里的电影,我大部分都看过。它们都符合我心目中好电影的标准,那就是触及人性。此刻,作者以人质之名,将相关的电影整齐、肃穆地集结在一起,接受我们的检阅。

我认同作者在书中选择个体、私人这样一个小角度,正如我认同巴尔扎克的一个说法:写作是私人的民族史的版本,它强调了小(私人),强调了个人,但是同时它又强调了一个大,一个民族,它把小和大对接起来,小中有大。

如果要我来形容个体与历史的关系,那么它或许就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眼泪和墙的关系,是我在《河流的秘密》中写到的河与岸的关系。历史永远是湿的,它是一条泪水之河。河流的秘密始终是一个秘密。

苏童

2011年7月20日写于南京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历史的人质-个体命运在战争电影中的经典呈现》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5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