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著作权激励机制的法律构造(法律科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封面

作者:熊琦著

页数:256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3001489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伴随着著作权产业的兴盛,著作权法在追求经济效益上的功能日趋突出,著作权制度被视为一种激励机制,旨在通过权利配置实现著作权客体的最大效用。反映在法律构造上,著作权法以产权化实现经济利益与经济效率,从权利归属上看,著作权更多赋予了投资者;从权利范畴上看,著作权利类型不断扩张;从权利客体上看,更多信息产品被纳入著作权体系内;从权利限制上看,公共领域的范围日趋缩小。

作者简介

熊琦,男,1981年12月生,湖北武汉人,2000年至2007年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民商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至2010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民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曾在《法学》、《法商研究》、《法学家》、《环球法律评论》与《法律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与民法基础理论。

本书特色

熊琦博士的这本《著作权激励机制的法律构造》,选取了如今世界知识产权法学界最主流的激励理论作为解释工具,以著作权制度的经济效率为价值立场,系统、完整地解释了“信息为何产权化”与“信息如何产权化”这两个著作权法上的核心命题。一方面阐述了以效益工具和激励理论解释著作权制度的正当性,回应了文化分享,人格表达,甚至民主建构等多种著作权解释进路的批判;另一方面通过梳理著作权制度发展历史,找到了激励理论作为构建著作权制度价值来源的确凿证据,还原了著作权制度变革与发展背后的真实动力来源。同时,本书并未停留在单纯的理论探讨层面,而是将价值选择与制度建构紧密结合,以权利配置为线索,在著作财产权的类型设计、著作权许可的合法性范畴、著作权限制的效力边界等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另外,作者在写作中大量引用了美国权威的研究成果,也使其研究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

目录

第一章 导论一、研究目的:著作权制度中的“问题”与“主义”二、研究方法:法经济分析的适用三、研究框架第二章 激励创作抑或激励投资:著作权激励机制的制度模型一、引论:激励理论与激励机制二、激励机制的历史变革:投资主导的诱致性制度变迁三、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效益主导的产权化制度选择四、激励机制的立法设计:权利归属与权利范畴第三章 权利的成本:著作权激励机制的构建路径与争议一、引论:技术发展、利益分享与权利配置二、技术进步与利益失衡:利益主体间的分歧三、恢复“控制”:著作财产权类型化的不足与克服四、质疑“控制”:对传统激励机制模式的批判与修正第四章 产权,契约与市场:著作权激励机制的私人创制一、引论:激励机制与权利配置方式二、权利初始分配中的激励机制:财产规则的排他效力三、权利再分配中的激励机制:著作权许可制度的创制功能四、市场激励机制的形成:私人选择的权利配置方式第五章 效率与公平的取舍:激励机制与利益分享的限度一、引论:著作权激励机制的“能与不能”二、激励机制与“垄断”:权利配置的边界三、激励机制与信息共享:权利限制的制度设计四、从强制到自治:作为私立规则的自由软件与知识共享第六章 结论一、信息为何产权化:激励机制的正当性证明二、信息如何产权化:激励机制的制度模式选择三、余论:“贪婪”是各方共同的特点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著作权激励机制的法律构造(法律科学文库;“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50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