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齐勇
页数:334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3031352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收入本书四个部分的各篇,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再生与重建。为存真计,本次整理,尽量保留了文章原来写成或发表的状貌并尽可能在文末注出发表的出处,便于读者了解文章的背景。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感谢编辑饶涛同志的主动相邀和于乐同志的辛苦作业,才使得本书得以问世。
本书特色
《守先待后——文化与人生随笔》汇集的文字,按内容可归为四类:“文化守望篇”反映对当下社会文化包括现代性的反思、批判与建设性的意见;“教育反思篇”搜集了对大中小学教育和文科科研之体制与现状的检讨、省察与建议的部分文章;“人生拾贝篇”是个人读书、生活经历、实践的感悟、体验;“没齿难忘篇”则记录了对亲人、师长的缅怀。随着年龄的增长,鄙人对于天、地、圣、亲、师的敬畏与感恩之心与日俱增。收入本书四个部分的各篇,围绕的一个中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再生与重建。为存真计,本次整理,尽量保留了文章原来写成或发表的状貌并尽可能在文末注出发表的出处,便于读者了解作者郭齐勇的背景。
目录
文化守望篇
守先待后——世纪之交的文化遐想
21世纪——根源性的追溯与人文学的振兴
趋新与守成
半是挽歌半是谤文——评《河殇》的文化观
评所谓“新批判主义”
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读钱穆的《国史大纲》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导读
从孔学的“人论”看儒学的现代发展
《孟子思想讨论集》序
国学与国魂
国学与现代民众的生活
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与价值
法治与德治交互为用
传统美德的重光——从一个方面谈抗洪救灾精神
守先待后——世纪之交的文化遐想
21世纪——根源性的追溯与人文学的振兴
趋新与守成
半是挽歌半是谤文——评《河殇》的文化观
评所谓“新批判主义”
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读钱穆的《国史大纲》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导读
从孔学的“人论”看儒学的现代发展
《孟子思想讨论集》序
国学与国魂
国学与现代民众的生活
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与价值
法治与德治交互为用
传统美德的重光——从一个方面谈抗洪救灾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