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实践

封面

作者:郝蜀民,陈召佑,李良著

页数:301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0218317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本由郝蜀民、陈召佑、李良著的《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实践》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天然气地质学、盆地分析等学科理论为指导,论述了大牛地气田石炭一二叠系由海向陆地质演变过程中三大沉积体系天然气成藏规律、地质评价疗法、有利勘探目标;提出了障壁—潮坪体系、三角洲平原体系和陆相辫状河沉积体系基准面旋回层序的识别与划分技术、层序单元沉积微相分析技术、致密砂岩储层/气层测井解释与地质综合判识标准、以层序单元为基础的大型岩性圈闭综合评价技术、石炭一二叠系压力“封存箱”的成因与演化及其与天然气藏分布的关系,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三大沉积体系的成藏规律,成功地指导了大牛地气田的高效勘探,并提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近源”成藏组合已成为我国近中期最重要的天然气勘探开发领域,伊陕斜坡的广大地区是近源成藏组合最重要的发育区。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实践》适合于从事天然气勘探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同行参考。

作者简介

  郝蜀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和开发领域的专家。1982年1月毕业于原成都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三十年来一直在鄂尔多斯盆地从事石油与天然气综合研究和勘探开发规划部署工作。现任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分公司副总经理。在多年的工作中,先后主持完成了五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三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及十一项集团公司重点项目的攻关和生产建设项目的实施。获省部级科技及勘查成果奖八项、获集团公司科技及勘探成果奖四项;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与专著20余篇。先后荣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学术技术带头人、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等称号,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9年主持华北分公司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以来,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油气地质特征建立了“主源定型、相控储层、高压封闭、近源成藏”的天然气成藏理论及八项配套技术,有效地指导了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特别是在大牛地致密低渗气田的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我国同类气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配套的工程工艺技术。

  陈召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石化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2年7月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石洒与天然气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2010年6月获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地质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石化华北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

本书特色

    
隐蔽性致密气藏勘探开发是世界性难题,特别是鄂尔多斯盆地。其面临的难题是空前的,具体表现为:
(1)上古生界含气层段为一套海相一陆相河流沉积。储层薄且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加之普遍发育岩性圈闭,使得高产富集因素分析和高渗高产带预测极为困难。
(2)在大型致密低渗岩性圈闭的形态、规模评价方面,需要解决基于精细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如何确定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各种沉积微相对储集岩相分布的控制作用。
(3)在大型岩性圈闭的分布刻划及其富集高产区评价方面,需要解决基于层序地层格架基础上的气层组大比例尺岩相分布刻划,解决近煤砂岩层致密背景下“高效储层”形成的演化机理。
(4)在大型岩性圈闭成藏机制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成藏模式。 (5)大型、叠合岩性圈闭的地质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不同勘探阶段的应用。
这本由郝蜀民、陈召佑、李良著的《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实践》围绕上述难题,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天然气地质学、盆地分析等学科理论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近十年来在大牛地气田产、学、研多学科联合攻关勘探大型致密砂岩隐蔽气田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过程。

目录

第一章  大牛地气田勘探历程
  第一节  盆地初探
  第二节  战略抉择
  第三节  大牛地气田的诞生
第二章  大牛地气田基本地质特征
  第一节  构造单元划分及上古生界地层分布
    一、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二、上古生界地层分布
  第二节  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划分及其特征
    一、沉积体系特征
    二、沉积作用
  第三节  盆地北部沉积相带展布及其演化
    一、中石炭世本溪期
    二、晚石炭世太原期
    三、早二叠世山西期
    四、早二叠世下石盒子期
  第四节  气田(气藏)分布及生储盖层组合
    一、气田(气藏)分布
    二、生储盖组合
第三章  石炭一二叠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研究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一、概况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概述
  第二节  石炭一二叠系层序界面识别标志及其成因类型
    一、不整合面研究
    二、湖泛面(洪泛面)研究
    三、特殊岩性及其剖面组合形成的沉积学界面研究
    四、层序地层划分方案
  第三节  基准面旋回特征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实践》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47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