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田耕滋 著
页数:30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161019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届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的一个特出:从价值取向方面说,屈原与儒、道两家同属内圣外王之道。但是,从思维方式和哲学倾向方面说,儒与道是形态不同的辩证思维,而屈原是知性思维;儒与道在哲学倾向上是形态不同的天人合一,而屈原是主、客二分。这种不同使屈原在对内圣外王的价值追求中走向了悲剧,从而与在价值追求中采取权变态度的儒家和采取超越态度的道家形成了鼎足而互补的三种生命精神。屈原的诗歌就是其悲剧性生命精神的艺术呈现。
长期以来,屈原研究者大都以儒解屈,对屈原进行儒家化形象重塑。近代以来,又把屈原道家化或法家化,乃至说屈原的思想是阴阳家、纵横家、黄老学家等。对这种纷杂局面,学界即有辨说,也未触根柢。本书力图从哲学思想和诗学角度辨明屈原与儒、道之间的复杂关系,掘出屈原对中国思想文化、民族精神和诗学意识方面的独特贡献,为重建中国文化传统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田耕滋,陕西城固人,1951年12月生。现为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讲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楚辞研究、老庄研究、中国文化史论等课程。在《文学遗产》《孔子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被《新华文摘》摘录。著有《圣化之梦与梦化文学》一书。
本书特色
田耕滋编著的《屈原与儒道文化论辨》纵论屈原与儒、道两家文化之异同,其主旨在于探寻屈原在中华文化中之地位。最终论定:“当我们考察了作为中国诗性文化之代表的屈原之后,分明地感到中国文化之精神实为儒、屈、道三分而互补。”
目录
第一章屈原与战国学术文化
第一节儒、墨显学与战国崇圣尚贤文化精神
第二节屈原“美政”理想的学术渊源
一 屈原“美政”思想的核心与文化特性
二 屈原“美政”思想模式的学术渊源
三 屈原“美政”理论基点的学术渊源
第三节 根性与冲突:,屈原与楚文化之关系
第四节君臣遇合论
第二章儒、屈、道三家“道”论
第一节 儒家人道的核心及其政治学特点
一 孔子人道及其思想核心问题
二 荀子的王道政治论:君主民本一体论
第二节屈原“中正”之道与屈原被疏原因
一 屈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中正”之道





![历史与文化论丛-历史与文化论丛-钱穆先生全集-[新校本]-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2/20120215/B5389529.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