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梁以瑚,杨阳主编
页数:277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3001447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记录了一群老爹妈的下厨心得,书中几十位老人家通过食物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单是食谱那么简单,而是渗着浓浓的人情味。本书收录了四十多个真实的故事。诸位“老香港”在二战前后从内地来香港定居,书中既有他们荡秋千、野外奔跑的童年往事、恋爱和结婚的甜蜜回忆,也有缕述他们在艰难时期的生活点滴。还有的是维系亲情的传统菜肴,像青红萝卜汤、黄糖芋头、糯米丸子等。书中也展示了精美的菜谱图片,作为公公婆婆对下一代的馈赠,也表示我们对这群长者的深切敬意。
作者简介
梁以瑚:香港资深艺术家,拥有30多年艺术实践经验,曾在缅甸、乌干达、印度新德里、中国香港、云南、河南等国家和地区主持艺术活动。
杨阳:港台文化界知名策划人。
本书特色
在这一本有关食物、生活、文化和记忆的小书中,透过公公婆婆的口述,我们勉力尝试重构一个又一个有关食物的生活故事。在消费主义当道的年代,希望让读者能够有机会从作为对象的食物,尝试回到一个被遮蔽了的价值与人文的世界。但在那被复述的记忆中,就算再具体与充满生活的细节,被复述的记忆也只能是抽象的。这同时也是一本悼亡书,除了哀悼几位在本书出版之前仙逝的长者外,也追悼那种注定无法还原的身体记忆与感受。
传统的家教,会强调“身教”的重要性,除了所谓“以身作则”的道德调教外,我相信更贴身的“身教”,往往来自一些表面看来毫不起眼的共同身体记忆,它的媒介或载体,可以是一件小玩具、一支老歌,也可能是一片吃了一半,搁在小书桌上的云片糕。
食物由人做,也为人所做,所以无可避免地渗透着人的生活、文化、记忆和历史。味道是有历史的。一道菜正是一个故事,其烹调、选料、味道,盛载历史勾起回忆之余,更体现着一种文化。喜欢食,喜欢听故事,所以,有这本书。
这本书采访了一群二战前从内地到香港定居的长者。到他们生活的地方与他们对话,拍下他们的肖像,并用图片和文字记录下他们亲手所做的家乡菜。50多款家乡佳肴美膳的“私房菜谱”,部分连听也未必听过,看上去用料简单平凡,但每道菜背后却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将历史之味承传下去。
设计精美,编排独特,书中配以大量精美的图片。既非一般菜谱类图书的设计,也不像普通的文化书,气质非常独特。文中更有相当数量的注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的文化与历史。
符荣师:每一道菜都是一个人生故事:“鲜奶粟米鸡汤”的童年放牛回忆、“家常便饭蒸肉饼”的战争与和平、三年零八个月的人生芝麻糊、一家钟爱的“甜甜蜜蜜比翼双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道菜,珍惜这道菜,更珍惜身边人。
小西:在这一本有关食物、生活、文化和记忆的书中,透过公公婆婆的口述,我们勉力尝试重构一个又一个有关食物的生活故事。在消费主义当道的年代,希望让读者能够有机会从作为物件的食物,尝试回到一个被遮蔽了的价值与人文的世界。
目录
珍惜身边人/符荣师
食物的身体记忆/小西
味觉拾遗/小土
访梁以瑚/小土
与michael wolf午间小叙/杨阳
食谱索引
情 love
当年与财哥结婚时的嘉宾题名绣缎,对我来说,就是一张结婚证明书。/陈贺春
只见数艘“趸船”一字排列,这就是摆设数十席“爱筵”的地方。/黎慧珍
拜堂时,低着头,才仅仅在蒙面的盖头下见到丈夫拿着拜堂酒杯的手。/梁桂芳
第一次吃蜜饯鸡时,还有妹仔服侍着吃呢!/李浩然 郭素英
苦日子 bitter days
窗外,警察在放烟雾弹。恐怖。我整天都不敢出外。/甘树英
日本军在船上给难民派发牛奶和一大条的长面包。/赖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