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裕祯
页数:448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135103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介绍中国文化的简明读物,文字通俗浅显,内容丰富。作者以简洁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勾画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涉及中国的地理概况、历史发展、姓氏与名、字、号、汉字、学术思想等。本书既可作为大学公共课的教材,也是一部提高文化素养的简明读本。图书的适用对象:对外汉语、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中外读者。
作者简介
程裕祯,1939年生于山西省太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为国家最早专门培养的对外汉语教师之一,曾在老挝老中友谊学校和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任教。退休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主讲中国语言文化课程,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兼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和国际汉语教学信息中心主任,并担任多种社会学术职务。主要著作有((中国名胜古迹辞典》、《中国名胜楹联大观》(以上为第一作者)、《中国学术通览》和《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以上为主编)。《中国文化要略》为其个人专著。
本书特色
《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作者程裕祯以简洁的笔触,深入浅出地勾画出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全书分为地理概况;历史发展;姓氏与名、字、号;学术思想;宗教信仰;古代教育;典籍藏书等十七章。
《中国文化要略(第3版)》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海报:
目录
第一章 简论
一、文化与中国文化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第二章 地理概况
一、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二、中国历代疆域
三、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四、现行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
第三章 历史发展
一、中国文化的源头 二、三皇五帝 三、夏代文明 四、商周社会
五、春秋战国 六、秦汉帝国 七、魏晋南北朝 八、隋唐五代
九、宋元明清 十、近代历史
第四章 姓氏与名、字、号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三、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四、姓氏混杂与谱谍 五、全国姓氏数量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第五章 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 二、现存最早的汉字 三、石鼓文
四、汉字的结构——六书 五、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
六、汉字的改革与汉字现代化
第六章 学术思想
一、孔孟之道 二、老庄思想 三、墨家学说 四、法家学说
五、汉代经学 六、魏晋玄学 七、宋明理学 八、清代朴学
第七章 宗教信仰
一、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 二、佛教 三、道教
四、伊斯兰教 五、基督教
第八章 古代教育
一、古代的学校教育 二、明清时代的国子监 三、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四、古代的家庭教育 五、清代的学塾教育
第九章 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以前的选士制度 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三、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 四、科举制的影响与功过
第十章 典籍藏书
一、经书 二、史书及其类别 三、类书和辞书 四、方志
五、官藏与私藏 六、版本与善本 七、图书分类
第十一章 科技成就
一、天文与历法 二、农学 三、算学
四、医学 五、地学 六、四大发明
第十二章 传统建筑
一、古代城池 二、宫殿建筑 三、帝王陵寝 四、万里长城和关隘
五、古代桥梁 六、古代园林与亭台楼阁 七、宗教祭祀建筑
八、装饰性建筑 九、衙署与会馆 十、北京四合院与各地民居
十一、古代大型水利工程
第十三章 古典文学
一、诗词作品及诗人 二、散文及其作者 三、辞赋及其作者
四、戏剧及戏剧家 五、小说及小说家
第十四章 各类艺术
一、书法艺术 二、雕塑艺术 三、戏曲艺术
四、绘画艺术 五、民族音乐艺术 六、楹联艺术
第十五章 精美器物
一、玉器 二、青铜器 三、瓷器 四、文房四宝
第十六章 风俗习惯
一、茶酒与烹调 二、衣冠服饰 三、婚俗与葬俗 四、民族祥瑞动物
五、名贵花木 六、民族节日 七、其他崇尚和禁忌
第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一、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 二、海陆“丝绸之路” 三、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 四、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五、郑和下西洋 六、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
附: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
一、文化与中国文化 二、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性
三、中国文化的民族特点 四、中国文化的未来
第二章 地理概况
一、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 二、中国历代疆域
三、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 四、现行省、市、自治区名称的由来
第三章 历史发展
一、中国文化的源头 二、三皇五帝 三、夏代文明 四、商周社会
五、春秋战国 六、秦汉帝国 七、魏晋南北朝 八、隋唐五代
九、宋元明清 十、近代历史
第四章 姓氏与名、字、号
一、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二、姓氏的主要来源 三、古代的望族和大姓
四、姓氏混杂与谱谍 五、全国姓氏数量 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
第五章 汉字
一、汉字的产生 二、现存最早的汉字 三、石鼓文
四、汉字的结构——六书 五、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
六、汉字的改革与汉字现代化
第六章 学术思想
一、孔孟之道 二、老庄思想 三、墨家学说 四、法家学说
五、汉代经学 六、魏晋玄学 七、宋明理学 八、清代朴学
第七章 宗教信仰
一、多神信仰和三大崇拜 二、佛教 三、道教
四、伊斯兰教 五、基督教
第八章 古代教育
一、古代的学校教育 二、明清时代的国子监 三、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四、古代的家庭教育 五、清代的学塾教育
第九章 科举制度
一、科举制以前的选士制度 二、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
三、明清时代的三级考试 四、科举制的影响与功过
第十章 典籍藏书
一、经书 二、史书及其类别 三、类书和辞书 四、方志
五、官藏与私藏 六、版本与善本 七、图书分类
第十一章 科技成就
一、天文与历法 二、农学 三、算学
四、医学 五、地学 六、四大发明
第十二章 传统建筑
一、古代城池 二、宫殿建筑 三、帝王陵寝 四、万里长城和关隘
五、古代桥梁 六、古代园林与亭台楼阁 七、宗教祭祀建筑
八、装饰性建筑 九、衙署与会馆 十、北京四合院与各地民居
十一、古代大型水利工程
第十三章 古典文学
一、诗词作品及诗人 二、散文及其作者 三、辞赋及其作者
四、戏剧及戏剧家 五、小说及小说家
第十四章 各类艺术
一、书法艺术 二、雕塑艺术 三、戏曲艺术
四、绘画艺术 五、民族音乐艺术 六、楹联艺术
第十五章 精美器物
一、玉器 二、青铜器 三、瓷器 四、文房四宝
第十六章 风俗习惯
一、茶酒与烹调 二、衣冠服饰 三、婚俗与葬俗 四、民族祥瑞动物
五、名贵花木 六、民族节日 七、其他崇尚和禁忌
第十七章 中外文化交流
一、海上仙山和徐福东渡 二、海陆“丝绸之路” 三、佛教东传和西行求法 四、日本遣唐使和留学生 五、郑和下西洋 六、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
附:中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