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玉珍著
页数:21,483页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531213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上古神话与中国文学
内容简介
《上古神话与中国文学》是一部系统性论述上古神话对中国文学深远影响的学术专著。本书从总论出发,分析了昆仑神境及其生成因素,进而深入探讨神话生成的多重原因与背景。随后,通过对比神话与文学在主题、形象、意象、题材及形式上的共通性,揭示了神话对中国文学核心要素的深刻影响。书中还逐一考察了上古神话对先秦至魏晋时期文学作品的渗透与塑造,以及神话在古代小说与诗人创作中的具体体现。通过严谨的论述与丰富的例证,本书展示了上古神话作为中国文学重要源泉的不可替代性,为理解中国文学传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深入的洞见。
作者简介
马玉珍,青海省西宁市人,回族,文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上古神话、中国文化、对外汉语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要发表的学术论文有《史传文学〈左传〉的叙梦体研究》《《流变与审美视域中的人神恋》《上古女神神话研究现状综述》《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与上古神话生成的内在逻辑理路》《集体无意识思维与神话的原始性》等。研究完成的课题有“中国上古神话与民族史诗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神话与西北民族生态文化研究”等。已出版专著:《彼岸花》。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神出昆仑001
第一节 一半河水一半火焰的昆仑神境005
一、“神出昆仑”,环山绕水筑神境006
二、神明灵祇分布神山圣境011
三、神话昆仑与地理昆仑的分离与契合023
第二节 生成昆仑神境的诸因素031
一、以含混之宇宙观,形成昆仑神境的“混沌”化032
二、“以己观物”的神话思维,形成昆仑神境万山之宗的地位034
三、“万物有灵”观下的“生命永恒”的昆仑乐土041
第三节 神境中以类而别的神相048
一、圣山上的嶙峋异兽049
二、昆仑神境多珍禽异鸟058
三、昆仑神境中的特殊水族066
四、昆仑神境多奇花异草070
第四节 《山海经》里对神境与乐土的叙述075
一、《山海经》以空间的位置和距离来叙述076
二、《山海经》以铺陈方法描写事物的穷形尽相082
三、《山海经》以神相、神格的多重塑造来体现生命主题084
第二章 神话生成的原因与背景091
第一节 劳动的歌咏093
一、神话里有先民的劳动智慧093
二、神话里有先民劳动的歌咏096
三、劳动与发明创造后的祭祀祈福101
第二节 自然的膜拜108
一、先民对日月星辰的认识110
二、先民对风雨雷电的认识118
三、先民对山岳的认识124
四、先民对河水的认识132
第三节 灵物的追逐140
一、万物有灵的意识143
二、灵物的崇拜145
三、先民的图腾崇拜159
四、灵物的存在与湮没168
第四节 悦生恶死的生命观172
一、上古神话中的生死观172
二、上古神话与先民的“终极理想” 175
第三章 神话与文学诸要素181
第一节 忧思难忘与文学主题185
一、后世文学作品吸收了上古神话中的悲悯受难主题189
二、后世文学作品吸收了上古神话中的进取主题193
三、后世文学作品吸收了上古神话“为人生”的主题197
四、上古神话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催生了中国文学尚善为公的文学主题200
五、上古神话的生死观催生了中国文学生命观及人类安全意识的文学主题203
第二节 乖张凌厉与文学形象206
一、女神形象与神女文学的书写208
二、始祖母神与母亲形象220
三、神话英雄形象231
第三节 孤寂的神殿与文学意象234
一、月下的孤独守望235
二、祭月与中国文学的情结237
三、月神的演变2
第一章 总论:神出昆仑001
第一节 一半河水一半火焰的昆仑神境005
一、“神出昆仑”,环山绕水筑神境006
二、神明灵祇分布神山圣境011
三、神话昆仑与地理昆仑的分离与契合023
第二节 生成昆仑神境的诸因素031
一、以含混之宇宙观,形成昆仑神境的“混沌”化032
二、“以己观物”的神话思维,形成昆仑神境万山之宗的地位034
三、“万物有灵”观下的“生命永恒”的昆仑乐土041
第三节 神境中以类而别的神相048
一、圣山上的嶙峋异兽049
二、昆仑神境多珍禽异鸟058
三、昆仑神境中的特殊水族066
四、昆仑神境多奇花异草070
第四节 《山海经》里对神境与乐土的叙述075
一、《山海经》以空间的位置和距离来叙述076
二、《山海经》以铺陈方法描写事物的穷形尽相082
三、《山海经》以神相、神格的多重塑造来体现生命主题084
第二章 神话生成的原因与背景091
第一节 劳动的歌咏093
一、神话里有先民的劳动智慧093
二、神话里有先民劳动的歌咏096
三、劳动与发明创造后的祭祀祈福101
第二节 自然的膜拜108
一、先民对日月星辰的认识110
二、先民对风雨雷电的认识118
三、先民对山岳的认识124
四、先民对河水的认识132
第三节 灵物的追逐140
一、万物有灵的意识143
二、灵物的崇拜145
三、先民的图腾崇拜159
四、灵物的存在与湮没168
第四节 悦生恶死的生命观172
一、上古神话中的生死观172
二、上古神话与先民的“终极理想” 175
第三章 神话与文学诸要素181
第一节 忧思难忘与文学主题185
一、后世文学作品吸收了上古神话中的悲悯受难主题189
二、后世文学作品吸收了上古神话中的进取主题193
三、后世文学作品吸收了上古神话“为人生”的主题197
四、上古神话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催生了中国文学尚善为公的文学主题200
五、上古神话的生死观催生了中国文学生命观及人类安全意识的文学主题203
第二节 乖张凌厉与文学形象206
一、女神形象与神女文学的书写208
二、始祖母神与母亲形象220
三、神话英雄形象231
第三节 孤寂的神殿与文学意象234
一、月下的孤独守望235
二、祭月与中国文学的情结237
三、月神的演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