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诸荣会
页数:312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306577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并不是某种文化价值的符号,而一个个特殊的人.作者不是从整个人生上看他的主人翁.而是从特别的角度,揭示其在严峻历史关头的特殊选择全书聚焦于历史人物的“尴尬”,这个视角,这个观念,是有些卅钻的,刁钻得有点出格。但这刁钻中恰恰显示了诸氏多年的苦心中进发出来的智慧。
作者简介
诸荣会,1964年生,江苏溧水人。大学毕业后做过多年教师,现为江苏教育出版社副编审、新语文学习杂志社社长兼主编。从教期间发表过教育教学文章四十多万字,出版教育教学著作数种,近年来发表以散文为主的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出版散文集《最后的桃花源》、《秋水蒹葭》,系列文化大散文作品集《风生白下》、《风景旧曾谙》等多种,多次获得有关报刊征文奖和文学奖,多篇作品被转载和被选入各种选本、读本和课本。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目录
伍子胥:悖论人生
伍子胥虽然主观上只是为了报“家仇”,可他要报这一“家仇”却不得不与“国家”为敌,且是他自己的“祖国”。因为在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里,所谓“国家”,“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当然,那“家”,是国君的,而不是一般人的;相反,般人若不忠于国君,便是不忠于国家。因此。楚国是楚王的“国”,或者说楚国就是楚王的“家”,伍子胥要找楚王报仇,某种程度上便是对楚国的背叛。便是与祖国为难。而这是无论如何也是一个人所难以去做的。从这一点来说,楚王实际上绑架了整个楚国
伍子胥虽然主观上只是为了报“家仇”,可他要报这一“家仇”却不得不与“国家”为敌,且是他自己的“祖国”。因为在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里,所谓“国家”,“国”就是“家”,“家”就是“国”,当然,那“家”,是国君的,而不是一般人的;相反,般人若不忠于国君,便是不忠于国家。因此。楚国是楚王的“国”,或者说楚国就是楚王的“家”,伍子胥要找楚王报仇,某种程度上便是对楚国的背叛。便是与祖国为难。而这是无论如何也是一个人所难以去做的。从这一点来说,楚王实际上绑架了整个楚国
商鞅:作法自毙
商鞅死后,他当初制定的各项法令。秦惠文王并没有废止,相反还如既往地大力推行。这在中国历史上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极其罕见。似乎秦国上下反对的就是他商鞅这个人,而非他的新法。不仅如此,当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最终崛起而统一天下时,秦人似乎也并不感谢商鞅,因为我们没有见任何史料上有关于秦国人为商鞅“谋反”一案平反的记载;而事实上。说商鞅“谋反”实在有违事理,因为他最终也既没有背叛秦国,也没有割据自立,也没有对秦国的一城一池有过任何攻击的行为。然而,说商鞅“谋反”似乎也一点没错.因为有“法”为据,更何况这“法”正是他商鞅自己制定的。
梁武帝:台城悲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