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金永兵等
页数:315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3011865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不同于一般关键词研究,《当代文学理论范畴导论》抓住文学性、审美性、形式、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互文性、话语、文学符号、理解和解释这些文学理论的基本范畴,密切联系当代文学实践,考源辨流,呈现每一范畴所拥有的独特的思维方式与知识范型、丰富复杂的生成背景与文化语境、曲折多变的传播方式和接受心态,勾画出概念、术语、范畴的理论谱系,彰显重要概念、术语、范畴与世界哲学社会、美学文学思潮的密切关系,结合文学活动实际来阐释其学理内涵,结合社会活动实际阐释其文化内涵,结合传播活动实际阐释其历史内涵,全书的主线在于呈现各种不同的关于文学与世界、作者、读者以及文本自身的复杂关系的理论阐释框架,体现出了自己的思考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
作者简介
金永兵,2003年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后留系任教,2005年被评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本理论、西方文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论,著有《文学理论本体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理论:1978—2008》(合著)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文学的本体存在
第一节 文学性
一、走向文本内部的文学性
二、走出文学的文学性
三、作为文学本质的文学性
第二节 审美性
一、审美性范畴的形而上学渊源
二、审美性范畴的准现代含义
三、审美性范畴的分化与极端化
四、审美性范畴的现代含义
五、审美性范畴在中国近三十年文学理论中的变迁
第三节 形式
一、绝对形式:探求世界的本源
二、神性与理性的双重变奏:形式赋形于世界
第一章 文学的本体存在
第一节 文学性
一、走向文本内部的文学性
二、走出文学的文学性
三、作为文学本质的文学性
第二节 审美性
一、审美性范畴的形而上学渊源
二、审美性范畴的准现代含义
三、审美性范畴的分化与极端化
四、审美性范畴的现代含义
五、审美性范畴在中国近三十年文学理论中的变迁
第三节 形式
一、绝对形式:探求世界的本源
二、神性与理性的双重变奏:形式赋形于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