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大学
页数:728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4730265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上,实行了宏观调控的先东后西、先南后北、先沿海后内地的逐步推进,层次分明、章法有序。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前半段,农村产业化领域率先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模式,这就是苏南自上而下的乡镇企业模式、温州自发成长的民营经济模式、珠三角前店后厂的外向经济模式。这些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初始时期的发展方式与路径,并且通过这些模式的扩散效应和区域?策逐步地全覆盖,从战略上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地区追赶先进地区与共同奔小康的问题。
三十年的后半段,我们开始关注到中心城市与城市群、都市圈这样的概念逐步普及,并上升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新的三大发展模式更加引人注目.这就是浦东引领上海形成更大规模的国际化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的飞速发展;天津滨海作为北方经济中心与环渤海湾城市群的形成;粤港澳经济合作与深港国际大都会的向前推进和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嵋起。这些全新的发展模式和全新的发展格局,反映了中国经济已经登上新的台阶,中国需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需要建设新的全球性特大型城市,并以其作为参与世界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基本单位,作为国家代表队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循环.从战略上解决追赶发达国家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
目录
特区三十年时代节点上的回顾与前瞻(代前言)
上编 改革开放的梯?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章 中国崛起与区域递进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传统区位选择理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
二、韦伯工业区位
三、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区位
四、勒什市场区位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一、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
二、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三、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论
四、莱本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
一、冈纳?繆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
上编 改革开放的梯?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章 中国崛起与区域递进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 传统区位选择理论
一、杜能农业区位
二、韦伯工业区位
三、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区位
四、勒什市场区位理论
第二节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一、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论
二、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三、纳尔逊的低水平均衡陷阱论
四、莱本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理论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理论
一、冈纳?繆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