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论稿

封面

作者:赵振国

页数:168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611611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笔者通过自己30年的学习研究,在对比和总结中发现: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年历史,完整记录了中华民族由屈辱落后走向伟大复兴的崛起进程。当代中国的崛起,是十几亿人的共同崛起,而当年英法的崛起只在千万人的层面,美日的崛起则是上亿人左右的级别。可见中国崛起的难度和影响,显然超过了英法、美日等国的十倍乃至百倍。在这一崛起过程中,引领和推动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内在驱动力,恰恰是我们学习和思考这段历史的关键所在。透过17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各种表象,我们可以得出四个规律性的结论,即:中国的文化底蕴有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有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途无量。总之一句话,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有种!可惜的是,我们有些人现在享受着这种深刻变革所带来的成果,但说起这种话来却又有一些底气不足的感觉。由此可见,自觉地从历史昭示中启迪智慧、汲取力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简介

赵振国,1953年生,天津市和平区人。曾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下乡,后毕业于河北大学历史系,曾在广州中山大学中国革命史专业学习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任大连工业大学副教授、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1986年以来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州学刊》、《社会主义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张治中致力于国共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论三一八运动的起止时限》、《“一国两制”构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高教发展与扩大内需》、《中美家庭伦理教育的比较》等论文20余篇;主要著作有:《冀东名人传》、《驱除信念的迷惘》、《新中国四十年》、《走向统一之路》(参编)、《黄埔军校名人传略》(1~3卷,参编),以及教材《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新编》、《新编大学语文》等。论文著作曾多次获奖。

本书特色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论稿》的笔者赵振国以为,对历史感兴趣的青年学子,首先要练好史学考证的基本功。因为考证是思辨的基础,思辨是考证的理性总结;考证是新认识的发端,而思辨最终导致旧认识终结。因此,信史皆以考证为先,这样才能使思辨放射异彩。此外,还要注意从小题目做起,而不能专挑自己还没搞明白的大课题开聊。在史学研究中,要注意学会寻找用于论述的证据,辨别史料价值的大小和真伪,理清时间、空间的逻辑线索,核实人与事之间的确切联系等。只有从基本史实出发进行分析,我们才能得出准确的研究结论。要知道,任何一个小问题的解决都是不容易的。在社会风气极为浮躁的今天,对待科学的态度更需要如此。这是笔者写作本书的初衷。

目录

从“大陆一直不宣传国民党抗战”这一伪命题说起 
曾国藩及其历史评价 
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
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演变与当代思考
中央《九月来信》与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关向应——辽东半岛人民的骄傲
抗美援朝战争及其历史意义
从《浪淘沙北戴河》看诗人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与刘少奇等人认识分歧的探析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几点理论思考 
林彪其人及“九一三事件”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论稿》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11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