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建明 等著
页数:729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2110624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就我国当代的大量史著看,许多著者忽视史实的介绍,著者本人的归纳和分析占据文本的绝大部分,读者阅后根本看不到历史画面和历史人物的语言。这就很难再现历史,再现的却是史家的观点。本书为避免这种倾向,尽量对史实和历史人物说过的话做更多的引述。本书研究的是历史人物如何进行媒介批评,他们的批评思想如何,引述他们的言论过少,很难达到编撰目的。
由于许多历史问题年代久远,有些史料记载有不同说法,真伪多有疑点,本书只能使用多人共识的材料。由于改革开放前思想僵化和“左”的思想影响,有些研究历史的人往往“以阶级划线、以主义为鉴”,“革命者完美无瑕,不革命者一切皆黑”。本书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对人对事只做历史分析,绝不妄下结论。只要历史人物说过重要的观点,在媒介批评中有一席之地.本书就予以撰述;那些有过重大历史功绩的人可能犯过错误,违背历史潮流做过错事、说过错话,本书也把它写出来,这不仅为了忠于历史,而且也是为了引起读者
目录
第一章 从邸报禁令到民国报灾
第一节 王朝对报纸的控制
一、宋代邸报的“有误编修”
二、元、明两朝的抄传禁令
三、清代提塘小报的禁忌
第二节 外报的“格物致知”
一、对华外报的自我定位
二、对“报道公正”的标榜
三、外报对《京报》的非议
第三节 国人新报?期的报业观
一、外报译者的“夷情备采”
二、新报的耳目与喉舌说
三、革命派的“经世救时”论
四、清末报案与报律钳制
五、报人笔战与民国报灾
第一节 王朝对报纸的控制
一、宋代邸报的“有误编修”
二、元、明两朝的抄传禁令
三、清代提塘小报的禁忌
第二节 外报的“格物致知”
一、对华外报的自我定位
二、对“报道公正”的标榜
三、外报对《京报》的非议
第三节 国人新报?期的报业观
一、外报译者的“夷情备采”
二、新报的耳目与喉舌说
三、革命派的“经世救时”论
四、清末报案与报律钳制
五、报人笔战与民国报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