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厦大往事

封面

作者:朱水涌

页数:268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6153856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三大篇,内容包括:陈氏宗祠的锣声;创办厦大“岂能久待”;校址演武场的风雨;校名坚守的风波;四个月的首任校长邓萃英;人民大学的校长王亚南等。

作者简介

朱水涌,原名朱水永,1949年10月生,厦门翔安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福建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主持和承当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4项及多项福建省、教育部社科研究与教学改革研究项止。论著有《诗歌形态美学》、《文化冲突与文学嬗变》、《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小说》、《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叙事与对话》等1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电视与文学作品数十部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本书特色

作者朱水涌以“以学者的态度,用文学家的叙事,坦呈厦大人的情怀”,让笔下的人物、笔下的故事,乃至那一个个有意味的细节都回到历史现场,有根有据的存在。其所关注的厦大往事是厦大与近代那些风云人物的瓜葛,叙述的是陈嘉庚与李厚基的巧斗、与邓萃英的纠葛,是他为何首选汪精卫为校长以及与汪精卫由友到敌的历史变故;是林文庆创办国学院的欣喜与烦恼、萨本栋的治校二三事、王亚南寺庙孤灯下《资本论》翻译志向的萌生;是鲁迅在恋爱与无聊厮守中的寻路,是林语堂的厦门情结、施蛰存的仗义执言、徐元度的笔名、彭柏山的罹难、余光中的骑自行车,乃至姚一苇、许筱兰的防空洞事件等。作为一个在厦大学习生活了30多年的厦大人,《厦大往事》中有作者对厦大历史的理解,对厦大文化与精神的探寻,对100多年来中华民族沧海桑田的追问。

目录

厦大的风景(自序)

第一篇 校主建校的那些日子

一、陈氏宗祠的锣声

在父亲倒下的地方创业

在生育自己的故乡兴学

痴绝的精卫

二、创办厦大“岂能久待”

叶渊的忧虑

陈嘉庚与汪精卫

“敢做敢担当”的闽南人

三、校址演武场的风雨

第一块奠基石

“演武”争夺战

“蛋还未孵就先数鸡”

四、校名坚守的风波

从私立到国立

张伯苓的那次欢迎茶会

第二篇 校长的那些事儿

一、四个月的首任校长邓萃英

没有挂出的总统题匾和对联

不被采纳的校舍设计

校长与校主的那份纠葛

二、“止于至善”的校长林文庆

新加坡的“一驾马车”

由同情康有为、跟随孙中山到执掌厦大

“自强不息”与“止于至善”

建立国学院的欣喜与烦恼

蔡元培信中的“嘉庚鱼”

三、烽火硝烟中的萨本栋校长

科学家、男傧相、运动员与大学校长

不到“最后一课”弦诵不辍

钱、小车与人:萨本栋治校二、三事

四、人民大学的校长王亚南

一生手不释卷的学者

《资本论》的首译者与“中国经济学”的奠基作

人民大学校长的教育情怀

王亚南与陈景润

第三篇 “南强”作家的道道风景

一、厦大时期的鲁迅

恋爱中的鲁迅

“月亮诗”风波

鲁迅与顾颉刚

徘徊的寻路

二、林语堂的来去

大师的厦门情结

从北京到厦大

三、山城中的现代派施蛰存

“防空洞事件”

图书馆的收获与闽山闽水的体验

四、烽火中的抒情诗人林庚

艰苦中的诗意栖息

学术的耕耘与收获

五、台湾三位文艺家的厦大生活

王梦鸥的厦大热血生涯

姚一苇的厦大起跑线

骑着自行车上学的余光中

六、多舛的命运

因笔名而罹难的徐元度

特殊身份的彭柏山

傲气逼人的李拓之

七、郑朝宗:敢有豪情继严林

附录 厦大文本

筹办厦门大学演讲词

记厦门大学开校式

本校五周年纪念会之演说辞

晶勉同学词

《唯力》创刊号献词

怎样做一个大学生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战火毁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但也会给杰出精明的企业家、商人带来机遇,此时的陈嘉庚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经营战略。他抓住战争打乱原有航运格局的时机,将自己的产业向国际航运业务拓展。1915年,他租下“万通”、“万达”两艘货轮,开始在新加坡、印度和波斯湾的大海中来回穿梭,从事稻米、木材的海上运输。1916年,他改租船为买船,以30万元购置了载重3000吨的“东丰”号货轮,第二年,又以42万元买下了载重3750吨的“谦泰”号货轮,将两艘船都租给法国政府,每船每月收取费用12万元,同时将因战争罐头滞销而积压下来的白铁片高价出售。之后,他又根据经济局势的变化,将罐头厂改为橡胶厂,将稻米加工厂改为橡胶制品厂,产品直接销往美国,谋取高额利润。战争不仅没有把陈嘉庚的企业冲垮,反而让陈嘉庚的企业更加壮大起来。经济壮大,办学有了更坚强的后盾,陈嘉庚在家乡的办学举动便一发不可收了。
1916年10月,陈嘉庚派胞弟陈敬贤回到集美,开始了大规模的学校建设。
1917年,集美女子小学开学;1918年,集美这块原本贫瘠的土地上,骤然出现了一片红砖绿瓦、中西合璧的建筑群,集美学校的大礼堂,“居仁”、“立功”、“尚勇”等教学楼群建成,供学校用的电灯厂、自来水塔、餐厅、浴室、大操场等公共设施也相继建好,集美师范学校和集美中学成立并开始上课。之后,陈嘉庚又创办了集美幼稚园、集美水产科、商科、农林部、国专部,增办了集美女子师范、集美幼稚师范。与此同时,集美医院、集美图书馆、集美学校储蓄银行、科学馆、体育馆、军乐亭、植物园也先后设立。由此,在东南之滨的浔江出海口,一个美丽的以现代教育为宗旨的学村出现了。在集美学村学习的孩子们,享有校方免费供给的日常用品和统一制服,不用缴交学宿费,师范生还免交膳食费。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厦大往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1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