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华锋
页数:37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004944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学科分化/自律与去分化/他律为视角,在重点考察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理论研究范式嬗变和对象转换的基础上,透视了其建构中的现代、后现代内涵,揭示了其中的电影性与非电影性之间的张力关系。认为,新时期初期中国电影理论现代性转型之后,由于研究范式的多样性与研究对象的扩大化,所确立的理论自律被逐渐消解,由此也导致关于电影的知识远离电影本身。因此提出,电影理论应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关于电影的知识序列,重新厘定研究电影的方法与对象,重返电影之所以为艺术、之所以为电影的研究,为关于电影的知识找回真正的根基。以此为新世纪中国电影理论建构的路标。
作者简介
雍青(1970-
),湖北仙桃人,文学博士。现任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新闻与传播学系主任。1992年与2001年于湖北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6年于武汉大学获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电影艺术学、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已完成国家基金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
目录
导论
一 电影理论与电影美学
二 中国电影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三 中国传统电影理论的基本特征
四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理论的基本形态及特征
第一章 从电影语言现代化到影像本体论
第一节 电影语言现代化与审美标准的确立
一 从内容到形式:“电影应该电影化”
二 积累与创新:“电影语言应该多样化”
三 现代化与现代派:电影形式的选择
第二节 电影和戏剧、文学关系的讨论与电影意识的觉醒
一 电影与戏剧:“丢掉戏剧的拐杖”
二 电影与文学:“电影就是电影”
第三节 阐释巴赞与电影本体建构
一 巴赞理论的介绍与传播
一 电影理论与电影美学
二 中国电影理论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三 中国传统电影理论的基本特征
四 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理论的基本形态及特征
第一章 从电影语言现代化到影像本体论
第一节 电影语言现代化与审美标准的确立
一 从内容到形式:“电影应该电影化”
二 积累与创新:“电影语言应该多样化”
三 现代化与现代派:电影形式的选择
第二节 电影和戏剧、文学关系的讨论与电影意识的觉醒
一 电影与戏剧:“丢掉戏剧的拐杖”
二 电影与文学:“电影就是电影”
第三节 阐释巴赞与电影本体建构
一 巴赞理论的介绍与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