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翠翠
页数:280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28313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乡村振兴与文化建设能力;以浙闽豫三村个案研究为例
内容简介
传统以“家”为核心的熟人社会逐渐解体,普遍而有效的新型自组织又难以形成,乡村发展走向何处?以文化重构乡村资源、凝聚人心,继而构建“社会”与文明心态,成为乡村振兴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本书以“文化建设能力”为核心概念,分析民间精英的身份中介效应,厘清不同村庄有益于促进乡村振兴的崇拜类型、各类资源与人群关系,通过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村庄文化建设能力进行研究和深度比较,呈现当前乡村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私人化依附与层级式建设逻辑。本书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观察乡村社会变迁,重新审视乡村发展的内外部动力与能力不足,发现乡村文化建设的结构性困境以及文化能力建设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深入理解中国特色乡村发展模式以及农民与国家、文化心态与城乡秩序等的关系。
作者简介
赵翠翠,华东师范大学法学(社会学)博士、博士后,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宗教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乡村发展走向何处?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回顾及文献述评
第三节 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第四节 具体研究思路
第二章 理论概念与内容方法
节 理论视角与核心概念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总体设想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其特色
第三章 传统村:圣人崇拜及其儒家文化的生产能力
节 溪水村村史及其现状概要
第二节 孔氏南宗祭孔之公私类型
第三节 儒家精英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中介作用
第四节 乡村儒学实践及其价值秩序的现代构建
第五节 国学热与民间崇拜的仪式性私人化
小结 文化传统的生产与再生产能力
第四章 名人村:名人崇拜及其家族文化的建设能力
节 梅山村历史与地方文化变迁
第二节 身份变迁及其地域社会的名气构成
第三节 家族文化构建乡村秩序的能力与机制
第四节 民间精英及乡村价值关系累加的可能
第五节 名人文化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与困境
小结 文化的建设能力与文化需求
第五章 新农村:土地崇拜及其资源配置的能力机制
节 吉原村概况及乡村建设现状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崇拜心态
第三节 土地资源构建乡村情感关系
第四节 稀缺性资源与乡村振兴机制
第五节 中国人的土地情结与城乡关系
小结 乡村建设与文化实践逻辑
第六章 民间精英参与古今传统变迁的中介能力
节 民间精英的文化地位与建设能力
第二节 民间精英与基层文化秩序的生成逻辑
第三节 乡村文化共同体与民间精英的身份与特征
第四节 精英参与城乡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与家国心态
第五节 乡村精英新传统主义的局限与困境
小结 精英的兴衰与乡村振兴
第七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多重价值关系累加的能力
节 农村集体行动的私人化困境
第二节 新型职业农民身份的整合与构建
第三节 家族血缘认同及其文化能力建设
第四节 农村多重价值累加及公私协调机制
第五节 民间文化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力及不足
小结 依附性私人化与多重价值累加
第八章 结论:文化建设能力的依附性逻辑
节 古今—城乡文化链的连接机制
第二节 乡村共同体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
第三节 公共文化与公共型叠合秩序的构成
第四节 文化建构秩序的配置规则与行动逻辑
小结 私人化与层级式的文化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人物记录
索引
致谢
第一章 乡村发展走向何处?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回顾及文献述评
第三节 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第四节 具体研究思路
第二章 理论概念与内容方法
节 理论视角与核心概念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总体设想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其特色
第三章 传统村:圣人崇拜及其儒家文化的生产能力
节 溪水村村史及其现状概要
第二节 孔氏南宗祭孔之公私类型
第三节 儒家精英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中介作用
第四节 乡村儒学实践及其价值秩序的现代构建
第五节 国学热与民间崇拜的仪式性私人化
小结 文化传统的生产与再生产能力
第四章 名人村:名人崇拜及其家族文化的建设能力
节 梅山村历史与地方文化变迁
第二节 身份变迁及其地域社会的名气构成
第三节 家族文化构建乡村秩序的能力与机制
第四节 民间精英及乡村价值关系累加的可能
第五节 名人文化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与困境
小结 文化的建设能力与文化需求
第五章 新农村:土地崇拜及其资源配置的能力机制
节 吉原村概况及乡村建设现状
第二节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崇拜心态
第三节 土地资源构建乡村情感关系
第四节 稀缺性资源与乡村振兴机制
第五节 中国人的土地情结与城乡关系
小结 乡村建设与文化实践逻辑
第六章 民间精英参与古今传统变迁的中介能力
节 民间精英的文化地位与建设能力
第二节 民间精英与基层文化秩序的生成逻辑
第三节 乡村文化共同体与民间精英的身份与特征
第四节 精英参与城乡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与家国心态
第五节 乡村精英新传统主义的局限与困境
小结 精英的兴衰与乡村振兴
第七章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多重价值关系累加的能力
节 农村集体行动的私人化困境
第二节 新型职业农民身份的整合与构建
第三节 家族血缘认同及其文化能力建设
第四节 农村多重价值累加及公私协调机制
第五节 民间文化参与乡村建设的能力及不足
小结 依附性私人化与多重价值累加
第八章 结论:文化建设能力的依附性逻辑
节 古今—城乡文化链的连接机制
第二节 乡村共同体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
第三节 公共文化与公共型叠合秩序的构成
第四节 文化建构秩序的配置规则与行动逻辑
小结 私人化与层级式的文化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人物记录
索引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