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珮琛黄仁生 著
页数:205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586290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青铜器保护与修复基础
内容简介
本教材的作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本书在其从业 30 余年的实操经验上编写而成,深入阐述了馆藏可移动青铜文物保护、修复及复制的理论和实践。书中内容涵盖了对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术的基本概述、所用设备与工具、对青铜器的基本专业认知,再到修复与复制青铜器的方法与流程,以及对所需操作环境的探讨。本书结合4个精选的实际案例,体现了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技艺与现代文物保护理念相融合的精髓。本书为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源,并配有教学视频,方便读者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季崇建,1980年考入上海博物館,在青铜研究部(原称金石组)工作21年,副研究员职称。2017年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授,并受聘上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学院副院长。2020年受聘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张珮琛,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3年进入上海博物馆,从事金石类文物修复工作至今,任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器物修复研究室组长。
黄仁生,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1933年生于无锡,1958年聘入上海博物馆,从事青铜器修复与复制工作,成为上海博物馆青铜器修复第二代传人。1986年担任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研究室负责人。1981年担任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1993年荣获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颁发的30年来为文物修复事业做出了贡献荣誉奖。1995年被复旦大学文博学院特聘为兼职教授。
本书特色
1 全国第一套系统的文物修复系列教材;2 国内著名文物修复专家组成编委会全程指导,上海博物馆修复专家领衔编写;3 既注重基础理论学习,又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4 有教学视频辅导读者具体文物修复技法。5 详细讲解如何修复与复制青铜器。
目录
第一章 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概述
第一节 青铜器保护与修复概述
一、青铜器保护与修复的意义
二、青铜器保护与修复的目的与原则
第二节 青铜器复制概述
一、青铜器复制目的
二、青铜器复制要求与方法
第三节 中国青铜器修复与复制简史
一、功能性阶段
二、尚古性阶段
三、利益性阶段
四、科学性阶段
第二章 青铜器修复的设备和工具
节 青铜器修复工作室的基础设备
一、光照
二、温度与湿度
三、用水
四、通风
五、除尘
六、化学药品管理
第二节 青铜器修复的设备与工具
一、修复工作台
二、显微设备
三、摄影设备
四、清洗设备
五、电动工具
六、手动工具
第三章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认知
节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器型分类
一、食器
二、酒器
三、盟水器
四、乐器
五、
六、工具
七、杂器
第二节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时代特征
一、萌生期青铜器
二、育成期青铜器
三、鼎盛期青铜器
四、转变期青铜器
五、 新期青铜器
六、衰退期青铜器
第三节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一、铸造成型
二、塑性成型
第四节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纹饰分类
一、解读青铜器纹饰的意义
二、青铜器纹饰的分类与定名
三、青铜器纹饰图形的特点与规律
四、纹饰的装饰艺术
第四章 青铜器现状调查与修复方案设计
节 青铜器的病害
第二节 青铜器科技检测与分析
一、青铜文物本体及病害的微观形貌观察
二、青铜文物内部结构揭示
三、青铜器锈蚀层物相分析
四、青铜器本体及病害的元素组成分析
五、青铜器年代分析
第三节 青铜器修复方案及修复档案编写
一、建立修复档案
二、编写修复方案
第五章 青铜器保护与修复流程
节 清理与除锈
一、锈蚀的分类
第二节 缓蚀
一、缓蚀处理操作方法
二、缓蚀处理注意事项
第三节封护
第四节矫形
第五节 拼接
一、钎焊
二、粘接
三、锔合接
四、辅助连接
第六节补配
一、旧铜补配
二、铸造补配
三、铜材捶揲錾刻补配
四、代用材料补配
五、三维打印补配
第七节 着色
一、化学着色
二、颜料作色
第六章 青铜器复制方法与基本流程
节 青铜器复制的方法
一、泥型铸造
二、翻砂铸造
三、熔模铸造
四、快速成型法
第二节 现代熔模(失蜡)复制青铜器的基本流程
一、塑形
二、雕刻
三、模具
四、失蜡法铸造青铜器
五、修整
六、着色
第七章 青铜器保存环境调控
节 温湿度
第二节空气污染
第三节氯离子
第四节有机酸
第五节光照
第六节微生物
第七节复合材质青铜器的保存
第八章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案例
案例一:商中期兽面纹壶的铸造补配修复
案例二:商晚期兽面纹野的补配修复
案例三:石膏分型模具的制作
案例四:青铜鼎的制作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