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研究

封面

作者:王燕 著

页数:21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227419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研究

内容简介

通过对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的最新阶段的考察,在政治哲学的视域下,从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所倡导的价值目标出发,论证了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在平等、效率、自由、民主等价值目标上的贡献,进一步探讨了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在对未来社会进行新蓝图的构建过程中,都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在以提高经济效率和实现平等为依托的基础上,对自由与民主问题、公平与效率等问题进行了论证。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论不再局限于经济领域,而且在与市场密切相关的政治领域和社会文化领域都有涉及,从而使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通过对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新的价值观的剖析,重点考察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系,辩证地看待其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作者简介

王燕,200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获哲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经历了完整的学历教育,接受了良好的学术训练,具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研究基础,长期在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多次参加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论坛学术会议,主持教研、科研项目多项,主持教育部社科项目1项,主持省教育厅项目3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4项,主持校级教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1项。并在《出版发行研究》、《湖北社会科学》、《中国国情国力》、《三峡大学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研究的缘由

第二节 学界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研究

一 国外理论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二 国内理论界对该问题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

一 本书的研究方法

二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概述

第一节 市场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背景

一 市场社会主义的提出及其思想源流

二 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界定

三 市场社会主义的特征

第二节 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新形态

一 对资本主义和传统市场社会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二 对资本主义的过渡问题进行了再思考

三 提倡自由、民主兼顾平等与效率的价值取向

四 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以及改良主义特征

第二章 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的价值诉求

第一节 平等

一 起点平等

二 机会平等

三 收入分配平等

第二节 效率

一 效率与平等

二 效率与市场

第三节 自由

一 选择自由

二 多层次的公民自由

第四节 民主

一 企业民主

二 经济民主

三 国家民主

第三章 未来社会主义新模式

第一节 经济管理型模式

一 普拉纳·巴德汉“以银行为中心”的市场社会主义

二 约翰·罗默“虚拟证券”的市场社今主义

三 詹姆斯·扬克“实用的市场社会主义”

第二节 工人管理型模式

一 戴维·米勒“合作制市场社会主义”

二 戴维·施韦卡特“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

三 托马斯·韦斯科夫“以民主企业为基础”的市场社会主义

第三节 限制资本权利的模式

一 弗莱德·布洛克“没有阶级权利的资本主义”

二 迪安·艾尔逊“市场社会化”方案

第四章 围绕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的论争

第一节 来自不同的声音

一 来自传统社会主义的话难

二 来自新自由主义的话难

第二节 对批判的理论回应

一 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回应

二 对自由主义批判的回应

第三节 对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论争的评述

一 市场与两种制度间的关系

二 市场下的平等、公正与效率的实现

第五章 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的借鉴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思想理论

一 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理论

二 社会收入分配理论

三 马克思的市场理论

第二节 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同

一 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

二 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

第三节 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借鉴价值

一 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借鉴价值

二 对我国所有制建设和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借鉴价值

三 收入分配方面的借鉴价值

第四节 理论回应现实过程中的得与失

一 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

二 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当代英美市场社会主义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0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