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嘉陵,刘敏,张义奇 等 编
页数:1440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4116549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四川新文学大系 报告文学编(1-4)
内容简介
四川新文学大系报告文学编共分四卷,由于其内容庞杂,文体特殊,加之各个时期、各种题材创作不平衡,如果单纯按照时间顺序、作者姓氏笔画,又或者是作品题材分类来排序,都会出现混乱格局。因此报告文学编的作家作品排序,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即首先按照时代和内容分类,然后再按时间先后编排。其中第一卷收录作品从保路运动至“五四”前后;第二卷是大革命时期至全国抗战爆发前;第三卷是全国抗战及胜利后;第四卷是优秀报告文学作家专卷。报告文学是四川新文学的重要部分,而四川新文学又是中国新文学的重要组成。本编收录的作品,有些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名篇,但有相当一部分尚未进入文学史的视野,而这些作品不仅是历史与时代的记录,而且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也有值得我们借鉴或认真评价研究的地方。
作者简介
张义奇,男,1958年生,成都人,民间文化学者,先后从事过教师、报社编辑、记者职业。1982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文学评论、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两百多万字发表或出版。曾为《李劼人全集》副主编,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20卷)主编。
谢天开,成都锦城学院教授,作家。已出版纪实文学《国共兄弟》、编著《民间艺术十二讲》、纪实文学《大唐薛涛》、现代诗话《唐诗:诗人与文化》《蜀都竹枝:竹枝词中的民俗万象》、人物传记《薛涛传》。
本书特色
抢救四川新文学创作史料展示四川新文学时代巨变
四川新文学是中国新文学极其重要的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 四川涌现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的杰出作家,如巴金、郭沫若、李劼人、艾芜等,创作了数量可观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整个新文学格局中几近占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份额。抗战爆发后,四川作为大后方,汇集了大量外省籍作家,这些流寓作家的文学成就成了四川新文学的重要遗产。本土作家与流寓作家的共同创造,成就了四川一部丰富厚重的新文学史,其中大量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国二十世纪新文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目录
-第一卷-
辛亥革命至“五四”时期
四川保路运动及民国早期
佚名赵尔丰伏诛详记003
四川光复始末记004
向楚蜀军革命始末010
重庆蜀军政府顾问杨庶堪026
蜀军政府都督四川军政府民政长张培爵029
务谨顺务谨顺致朱尔典报告033
吴玉章纪念中国革命二十五周年的一个回忆041
杨开甲川路风潮之演变050
成都光复057
范爱众辛亥四川首难记065
张培爵蜀军政府始末085
熊克武辛亥革命纪事098
曾兰铁血宰相俾士麦夫人传125
余承基刘、戴成都巷战目击记131
“五四”新文化运动
王光祈工读互助团153
留学界的两大潮流166
李思纯旅法的断片思想171
杨效春重庆公学始末记178
周太玄巴黎特约通信
——勤工俭学问题192
国内之工读互助团194
一个勤工俭学生的谈话197
巴黎特约通信200
巴黎华工会之成立及其内容204
巴黎通信207
胡助我住的Pension211
参观法国第四十三次全国运动会记218
赵世炎航海中之赴法学生消息224
-第二卷-
大革命时期至全国抗战爆发前
政治军事类
赵世炎上海工人第二次起义003
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009
郭沫若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存目)017
北伐途次(存目)017
李人危城追忆(存目)018
戈丽我自火线上来谈点火线上的事019
瑞京合龙区各乡的红军家属联欢会023
李一氓从金沙江到大渡河028
范长江红军与长征(节选)046
塞上行(节选)065
科学经济篇
丁文江漫游散记(节选)091
生活文化篇
王正平从皇城坝说到成大五周年101
陈翔鹤关于“沉钟社”的过去现在及将来109
巴金捐税的故事121
一千三百圆124
小小的经验127
周文茶包134
第三生命140
范长江旅行通讯(节选)146
艾芜北国速写160
阿玉飞机场送别163
本仁早饭之后167
赵其贤一日间171
黑天日记一页175
庄学本羌戎考察记181
-第三卷-
全国抗战及胜利后
郭沫若前线归来003
张发奎将军011
钓鱼城访古013
周文成都的印象038
紧张的上海045
慰劳051
从灯笼到火炬057
京沪途中058
雨中送出征
——六月十日记实062
傅钟第八路军是怎样战斗着的075
萧萸船上
——民族战争中的一段插话082
武汉在狂欢中跳跃091
王余杞八路军七将领(存目)098
马识途武汉第一次空战099
何其芳从成都到延安(存目)103
我歌唱延安(存目)103
日本人的悲剧(存目)103
一个太原的小学生(存目)103
记王震将军(存目)103
记贺龙将军(存目)104
朱总司令的话(存目)104
忆若飞同志(存目)104
记冼星海同志(存目)104
吴玉章同志革命故事(存目)104
杨昌溪东战场上的杨森将军105
邓孙部滕县血战前后116
东战场血战的潘唐部队132
陶雄某城防空纪事146
当热烈氛围拥抱住中国飞机场的时候153
宋之的重庆到成都159
刘良模日本飞机和中国小孩167
沧一重庆现状171
顾梦五闲话战时首都176
陈晓南
方殷
杨朔川陕道上(笔游击)
——作家战地访问团日记182
耕史西北公路是怎样筑成的194
艾芜沪杭路上199
林有保卫祖国领空的华侨飞航员205
罗荪轰炸书简228
张心雄川滇井盐概述240
凯礼战都的元旦245
巴蜀见闻录248
茅盾如是我见我闻(节选)252
巴金桂林的受难(存目)268
在广州(存目)268
蒋克明阎海文269
袁勃日本天皇表弟赤本大佐被俘记276
方敬雨夜:我想着
——给一群在苦难中奋斗在奋斗中成长的孩子
281
哈华秋山良照302
黎秀石日本签降的一幕310
佚名重庆:笑得流出泪来!313
《中央日报》:重庆大欢乐317
子冈毛泽东先生到重庆320
李俞农民的希望(节录)323
吴祖光断肠人在天涯
——花街行325
陈炜谟龙灯330
了娜郁达夫流亡外纪340
-第四卷-
作家专卷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004
芦沟桥畔202
血泪平津210
退出太原城(存目)214
忆夜战场(存目)214
告别上海214
绕行江北(存目)219
江行杂感(存目)219
中原大战之前夕219
川军在山东前线229
台儿庄血战240
“东方佛朗哥”之死243
访聂耳之家247
胡兰畦在德国女牢中253
大战东林寺391
第十七中队
——记山东游击队的活动397
火线上的妇女割谷队(存目)404
火线上的双十节404
军中三日记408
模范军人
——尹团长418
杨森将军访问记427
夏斗枢将军会见记(存目)429
战场一角的鏖战429
沙汀贺龙将军印象记(存目)438
记贺龙(存目)438
毁路与修路(存目)438
下级干部(存目)439
一个小鬼的经历(存目)439
游击县长(存目)439
刘盛亚巫制煜440
记郭沫若501
江上505
记茅盾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