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1500-1840-儒学在欧洲

封面

作者:张成权

页数:311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8111081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500年至1840年这三个多世纪,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的时期,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出现新形势的时期:在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打破了长期以来以物质文化为主的间接交往局面,在思想文化层面出现了直接的对话,在亚欧大陆两端之间一度呈现“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双向交流的文化景观,儒学也因之进入了欧洲。
在中国这块历史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儒学为什么会进入欧洲?它在欧洲的命运如何?这就是本书希冀回答的问题。

作者简介

张成权 祖籍安徽合肥。1964年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下过乡、进过厂、教过书、办过报,也在理论研究机构待过。1991年进合肥学院,为最后归宿。

平生学无定向,只是即兴翻书、即兴写作,文章和书稿涉及经济、教育、社会学等等学科,所以谈不上有专门研究。近年来虽然出了《道家与中国哲学·隋唐五代卷》(人民出版社)、《王茂荫与咸丰币制改革》(黄山书社)、《中国文化:起源、形成与演进》(南方出版社)等几本书,发表了一些文章,但至多只能算在学术界敲敲边鼓而已。
1963年生,安徽桐城

本书特色

在中国这块历史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儒学为什么会进入欧洲?它在欧洲的命运如何?这就是本书希冀回答的问题。
本书作者认为,“儒学在欧洲”既是一个历史性课题,也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的理论课题,它不仅从一个侧面否定了“欧洲中心”论,也为儒学的现代价值和中西文化如何对话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有意思的“案例”。

目录

引言
上编 儒学西传的背景
第一章 1500年前后的中国和欧洲
1500年:世界历史的分界点
1500年之前:中国和欧洲的相对隔离
“丝绸之路”与“香料之路”
奥斯曼帝国:欧洲人陆上东进的新障碍
“寻找契丹”:“大航海”的目标
1500年之后的中国和欧洲
第二章 葡萄牙:第一个与中国觌面的欧洲国家
印度航线的开通
香料:葡萄牙人海外扩张的动力
占领马六甲
觊觎中国
占据澳门

节选

《1500-1840儒学在欧洲》内容简介:1500年至1840年这三个多世纪,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的时期,也是中西文化交流出现新形势的时期:在世界走向一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和欧洲之问的文化交流打破了长期以来以物质文化为主的问接交往局面,在思想文化层面出现了直接的对话,在亚欧大陆两端之间度口王现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双向交流的文化景观,儒学也因之进入了欧洲。在中国这块历史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儒学为什么会进入欧洲?它在欧洲的命运如何?这就是《1500-1840儒学在欧洲》希冀回答的问题。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1500-1840-儒学在欧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9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