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隋鑫主编
页数:322页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47353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相关资料
插图: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与经营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大物流的基础。中国经济要融人世界经济,中国企业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需要增强现代物流意识,选一步采取先进的组织和管理技术。从世界物流运作的实际过程来看,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内部管理手段的加强,企业在可控的生产过程内降低成本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在生产之外的采购、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环节上却潜力较大,这就使物流成为继降低劳动力成本和物资消耗之后的“第三利润源”。第一节物流概述一、物流的起源与概念(一)“物流”的起源与发展当前在我国广泛使用的“物流”一词,是日本语“物的流通”(意思是具有物理性质的实物的流通)的简称,英文原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简称:PD,也可译为实物分配)。我国物流工作者在1979年直接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这个词汇。由于日本也使用汉语词汇,“物流”一词也就被直接引用过来。1.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PD)虽然“物流”一词是在1979年才传人我国,但“Distribution”最早出现在美国。以詹姆士·约翰逊(James C.Johnson)和唐纳德·伍德(Donald F.Wood)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物流”一词首先用于军事。他们说,1905年美国少校琼斯·贝克尔(Chauncey B.Baker)认为“那个与军备的移动和供应相关的战争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Logistics)”。而英国克兰菲尔德物流与运输中心(CCLT)主任、资深物流与市场营销专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教授则认为,阿奇·萧(Arch W.Shaw)是最早提出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并进行实际探讨的学者。
本书特色
《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方向选修课)》: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意见配套规划教材。
目录
第一章 企业物流概述第一节 物流概述第二节 物流管理及其演进与发展第三节 企业物流管理的概念及内容第四节 企业物流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经济影响第二章 企业物流战略与规划第一节 企业战略概述第二节 企业物流战略第三节 企业物流服务战略第四节 企业物流标准化战略第五节 企业物流系统规划第三章 企业供应链管理第一节 供应链概述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第四节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运作模式第五节 企业的供应链设计策略第六节 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方法第四章 企业物流组织第一节 企业物流的组织第二节 企业物流组织的基本类型第三节 企业物流组织设计第四节 企业物流组织的管理第五节 企业物流组织和管理创新第五章 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第一节 企业采购管理第二节 准时采购方式与供应物流第三节 全球采购战略第六章 企业生产物流管理第一节 企业生产物流概述第二节 生产物流控制的基本模式第三节 物料需求计划(MRP)第四节 准时化生产(JIT)和看板管理第七章 企业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第一节 仓储管理概述第二节 库存及库存管理第三节 库存控制系统及其基本模型第八章 企业销售物流及配送管理第一节 销售物流及其合理化第二节 销售物流服务第三节 企业配送管理第四节 配送中心及其管理第九章 企业产品包装与装卸搬运第一节 包装的功能及其合理化第二节 装卸搬运的合理化和现代化第十章 企业物流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第一节 物流信息及物流信息技术第二节 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及其功能与结构.第三节 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第十一章 物流客户服务管理第一节 物流客户服务概述第二节 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确定第三节 企业物流服务内容设计第四节 企业物流服务管理第十二章 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第一节 企业物流成本概述第二节 物流成本计算第三节 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第四节 不同经济主体的物流成本控制第十三章 企业物流控制第一节 企业物流控制的基本内容第二节 企业物流控制的措施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附录2 世界物流企业100强
节选
《企业物流管理(专业方向选修课)》内容简介: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国发(2009)8号文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物流业第一个专项规划,也是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指导物流业发展的文件。该规划是十大产业中唯一的服务业规划,能够列入其中,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规划》在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十项主要任务、九大重点工程和九条政策措施。《规划》特别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