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演剧仪式与文化社会:中国现代戏剧节史论(1938-1949)

封面

作者:梅琳 著 著

页数:338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1002389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演剧仪式与文化社会:中国现代戏剧节史论(1938-1949)

内容简介

中国戏剧文化源远流长,但确定戏剧为一个节日以示庆祝则遥遥无期,因而无论是戏曲、话剧、歌剧的表演人,还是民众对戏剧节都是陌生的。随着新文化运动将戏剧逐步纳入主流文化范畴,戏剧开始参与社会文化事务,拥有自己的节日亦成为可能。戏剧节是现代戏剧发展过程中非常特殊的产物,戏剧节对戏剧作品的依附性低,不以单个作品或某一剧人的成败而建立或取消,且与政治权力之间过从甚密,这是戏剧发展史中较为少见的现象。本书在勾稽大量戏剧演出史研究史料的基础上,分六章讨论1938至1949年的中国现代戏剧节从1937年拟办、1938年初创到1949年谢幕的历程。本书着力探讨十二年戏剧节举办的历程中,戏剧节象征意味的仪式与政治力量的角力,及隐含其间的戏剧节的多重意义,在厘清了现代戏剧节中的隐晦之处时为现代文学制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作者简介

梅琳,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战时文学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重庆市社科项目3项,在《现代中文学刊》《戏剧艺术》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特色

1.本书作者在爬梳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细致梳理1938—1949年的现代戏剧节的历史,以期探讨演剧与社会丝丝入扣的关系。2.追本溯源,书写中国现代戏剧节的初创历程,对当下的戏剧节发展以启示和思索。3.小开本,方便阅读;装帧设计雅致简单。

目录

序 言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
三、概念厘定
现代戏剧节的缘起
节 取法苏联戏剧节
一、苏联戏剧节的模式与特征
二、苏联戏剧节的对华宣传
三、取法苏联戏剧节原因及其影响
第二节 剧人群体的蓄势
一、剧人知识结构转型
二、剧人组织的合力趋势
第三节 戏剧生态革新
第二章现代戏剧节的历程
节 抗战时期的戏剧节
一、初创:戏剧节的筹备与举办
二、发展:戏剧节的从民办到“国定”
第二节 内战时期的戏剧节
一、转折:戏剧节的两地举办
二、结束:戏剧节的尾声
第三节 其他区域的戏剧节活动
第四节 戏剧节活动特征分析
第三章现代戏剧节的机制
节 戏剧节的组织者
一、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剧协”)
二、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与文运会
三、文运会
第二节 戏剧节的演出机制
一、狂欢:汇演模式
二、规约:献演模式
三、消亡:茶会模式
四、记忆:纪念大会
第三节 戏剧节的传播渠道
一、戏剧节与文艺期刊
二、戏剧节与报纸副刊
三、戏剧节其他传播渠道
第四节 戏剧节的接受
第四章戏剧节中的政治话语
节 戏剧节的中共话语
一、戏剧节的左翼话语建构
二、《新华日报》与戏剧节
第二节 戏剧节的 话语
一、戏剧节的 官方训词
二、戏剧节改期的因由及其影响
第三节 戏剧观念的两面性
第五章戏剧节中的剧人
节 剧人的困境与吁请
一、税捐压力
二、剧场缺失
三、募捐辛酸
四、剧人自救
第二节 剧人的抉择与心态
一、伶人的“失语”与参与
二、从自我规约到坚持守节
第三节 余上沅与戏剧节
第四节 剧人主体意识增强
第六章戏剧节与现代演剧制度
节 现代中国戏剧节的成立与特质
第二节 戏剧节推动现代演剧制度的转变
第三节 戏剧节制约现代演剧制度的发展
结语:戏剧节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后记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演剧仪式与文化社会:中国现代戏剧节史论(1938-1949)》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9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