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爱华
页数:232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1152367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相应的测量电路。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第2章至第10章分别介绍了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热电式、磁敏式、光电式、光纤式、气敏式、湿敏式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书中每章都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章后对全章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理清知识体系,每章后还附有课后习题。
本书可作为理工科院校应用电子、工业自动化、应用物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相关资料
插图:人类正处于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而传感器技术是测控技术的基础。“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观点已为全世界公认。传感器技术是材料学、力学、电学、磁学、微电子学、光学、声学、化学、生物学、精密机械、仿生学、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乃至系统科学、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密集型前沿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信息产业、机械、电力、能源、交通、冶金、石油、建筑、邮电、生物、医学、环保、材料、灾害预测预防、农林渔业、食品、烟酒制造、建筑、汽车、舰船、机器人、家电、公共安全等领域,可以说是无所不在。传感器处于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之首,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科学研究和生产过程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才能转换成容易传输和处理的电信号或光信号等。科学技术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就越大。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工业、农业、宇航、军事、环卫等技术的发展。2l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电子化的时代,随着人类探知领域和空间的拓展,人们需要获得的自然信息的种类日益增加,信息传递的速度需要加快,信息处理能力需要增强,因此要求与此相对应的信息获取技术即传感器技术必须跟上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传感器是人类探知自然界信息的“触角”,为人们认识和控制相应的对象提供了条件和依据。国外传感器的发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而近20年来,由于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和投入开发,传感器发展十分迅速,美国、法国、德国、荷兰、俄罗斯、日本等国已实现产业化,近十几年来世界传感器产量及市场需求年增长率均在10%以上。目前世界上传感器的种类约有2万种,从事传感器研制和生产的单位已有5000余家。我国传感器行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但直到1986年“七五”计划开始传感器技术才正式被列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投入了以机械敏、力敏、气敏、湿敏、生物敏为主的五大敏研究。目前国内可批量或小批量生产约3000种传感器,其中主要传感器产品1000多种,国产元器件950种,基本涵盖了信息采集的各个领域。国内产品开发涵盖光敏、热敏、力敏、电压敏、磁敏、气敏、湿敏、声敏、射线敏、离子敏、生物敏等各种传感器以及变送器、二次仪表等多种类型的产品,与国外研制领域相当。“八五”期间,我国把传感器技术列为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及中长期科技发展重点新技术之一。
本书特色
《2010山东省精品课程教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第2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1.1 学习传感器技术的重要性
1.2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1.2.1 传感器的定义
1.2.2 传感器的组成
1.2.3 传感器的分类
1.3 传感器的数学模型概述
1.3.1 静态模型
1.3.2 动态模型
1.4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1.4.1 静态特性
1.4.2 动态特性
1.5 传感器的标定与校准
1.5.1 传感器的标定
1.5.2 提高传感器性能的方法
节选
《2010山东省精品课程教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及相应的测量电路。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及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第2章至第10章分别介绍了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压电式、热电式、磁敏式、光电式、光纤式、气敏式、湿敏式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书中每章都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实例,章后对全章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以帮助读者理清知识体系,每章后还附有课后习题。《2010山东省精品课程教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第2版)》可作为理工科院校应用电子、工业自动化、应用物理、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