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高洪深
页数:218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30012576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知识经济学教程》第四版有如下的特色:
1、这本教材第一次从经济学的视角全面系统地论述相对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知识经济时代形成过程、历史渊源和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挑战和重大影响。
2、系统阐释知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知识经济学的实践基础:服务经济、信息经济、金融业、闲暇产业、循环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学生学了这门课程之后,对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农业经济形态、工业经济形态和知识经济形态有一个清晰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作者简介
高洪深教授,吉林农安人。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长期从事西方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1年,在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不久赴联邦德国在卡尔·杜易斯堡(Karl Duisburg)基金会进修中心专攻经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回国后,在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1991年再一次到德国卡塞尔大学作访问教授,和德方教授合作进行区域经济学和知识经济学的研究工作。高洪深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是将经济系统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有关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经典理论结合起来,综合、集成地研究区域经济学和知识经济学的前沿课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曾先后获部级一等将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还有五项成果获其他奖;至今已在国内外正式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余部。1992年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相关资料
插图:一、知识经济的定义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明确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来,“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就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对于什么是知识经济,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看法。有人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有的学者提出,知识经济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认为,知识经济就是知识成为经济的主导因素,处于中心地位,信息替代物质成为战略资源。著名学者吴季松博士在《知识经济:21世纪的趋势》一书中,给知识经济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可以看出,这些学者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对自然资源通过知识和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和集中的配置。所以,在知识经济中,对智力资源——人才和知识的占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比工业经济中的对稀缺自然资源,如土地、石油等的占有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知识经济在生产中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高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英文专有名词,由于这些技术具有科学和技术融合的特性,所以又被称为“高科技”。按联合国的分法,高技术主要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又称软科学技术)。高技术产业化已成为时代的浪潮。
本书特色
《知识经济学教程(第4版)》是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目录
第一节 知识经济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知识经济的兴起
第三节 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
第四节 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节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
第二章 知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知识
第二节 知识的构成
第三节 知识经济的定义与特征
第四节 知识经济学
第三章 知识经济学的实践基础
第一节 服务经济
第二节 信息经济
第三节 金融业
节选
《知识经济学教程(第4版)》是在《知识经济学教程》第三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补充和调整,吸收了知识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循环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同时,也删掉一部分过时和不成熟的内容,形成了《知识经济学教程》第四版。全书共分十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知识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第二、三、六、七章重点论述知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实践基础、理论雏形和测度方法;第四、五章所介绍的循环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学最重要的实践基础,因此,用两章的篇幅系统论述它们的概念内涵、理论基础和发展战略;第八、九、十章分别介绍知识管理、知识经济发展战略和全球化问题。《知识经济学教程(第4版)》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有关经济学和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知识经济研究与开发人员的研究参考书,还可以供不同层次的经济与行政管理和企事业单位的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