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索有瑞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03028244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索有瑞,男,生于1960年7月,天然药物化学专业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分析化学、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传统藏药现代化改造和特色保健食品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85~1986年期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等荣誉称号。1997年中国科学院特批为研究员;199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得青海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获得青海省优秀专家称号;2008年获得卢嘉锡优秀导师奖和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支青”工程项目、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主持完成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财政部西部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产业化项目。2007年主持完成的成果“柴达木盆地白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30项,申请发明专利29项,已授权14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90余篇。
相关资料
插图:4)果实和胚珠发育中的淀粉变化胚珠发育早期,子房中轴和胎座处有丰富的淀粉。雌配子体发育时期,中轴及胎座处的淀粉几乎完全转移到珠柄和珠被细胞中。果壁中始终未观察到淀粉。此外,果实发育早期,花柱通道组织细胞中也有丰富淀粉。胚珠中始终有三个明显的淀粉分布区:①珠柄淀粉区;②内外珠被淀粉区;③珠心淀粉区,主要集中在合点端珠心组织中。2.种子的发育1)种皮的形成白刺胚珠的外珠被为三层细胞,内珠被为两层细胞,在心形胚期之前,内外珠被变化很小;鱼雷形胚早期,外珠被的中层细胞开始退化解体,内珠被的两层细胞拉长而变扁平。之后,外珠被外层细胞表面发育角质层,内珠被细胞进一步拉长。在种子接近成熟时,外珠被外层细胞外壁明显角质加厚,并略为拉长,大液泡占据细胞腔,珠心最外层细胞也拉长,并发生壁的加厚,参与构成种皮,所以成熟的种皮由外珠被、内珠被和最外层珠心细胞共同构成。2)珠心的发育,承珠盘结构及珠孔塞白刺为厚珠心,具有较为发达的珠心组织,在雌配子体、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中,珠心细胞逐渐降解而作为营养物质被利用。在成熟种子中最外层残存的珠心细胞作为种皮的最内层细胞,合点端的珠心组织部分残存,这些细胞强烈液泡化,几乎无细胞质,仅保留网络状的细胞壁。卵受精后,合点端外侧珠心细胞开始积累脂类物质,发育成承珠盘。到心形胚期,发达的承珠盘包围整个合点端,细胞内由于累积脂类物质而与周围细胞明显相区别。到鱼雷形胚后期,承珠盘细胞完全栓化。在鱼雷形胚后期,珠孔端的内珠被细胞也栓化形成珠孑L塞,种子成熟时完全封闭了珠孑L。3)成熟胚的结构及子叶发育过程的组化变化成熟胚为典型的双子叶胚,在鱼雷形之前,子叶细胞中未观察到贮藏淀粉,鱼雷形之后,开始积累淀粉,随后出现贮藏蛋白质,淀粉相对减少。胚接近成熟时,子叶细胞充满蛋白质颗粒,而在根冠细胞中却含有大量淀粉粒。
本书特色
《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序前言第一篇概述第一章 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与白刺群落第一节 柴达木盆地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第二节 柴达木盆地自然地理及自然资源第三节 柴达木盆地荒漠植被的退化与沙化第四节 柴达木盆地的白刺群落及其生态特性第五节 白刺的应用价值及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章 白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一节 白刺属植物的分类第二节 白刺生理生态学特性第三节 白刺栽培技术第四节 白刺果实化学成分与功能作用第五节 白刺资源的价值与开发利用第二篇白刺的分类、生理及生态学特性与栽培第三章 白刺的分类学特性第一节 白刺属植物的分类学简史第二节 白刺属植物的分类学研究第三节 白刺属植物分类学上的争议第四节 白刺的分类特性第五节 中国白刺属植物各种的考证及各类群特征简述第四章 白刺的生理学特性第一节 光合作用第二节 蒸腾作用第三节 白刺的胚胎学研究第四节 抗性生理第五章 白刺的生态学特性第一节 白刺属植物的地理分布第二节 白刺属植物的生态特性第三节 白刺属植物的群落结构、演替和生物量第一节 荒漠化地区种植白刺的特殊意义第二节 白刺的生长特性、生长条件与抗逆性第三节 优良种质资源的选育与引种第四节 白刺的繁种育苗第五节 白刺的栽培管理第三篇白刺成分研究第七章 白刺果实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第一节 白刺果实样品第二节 白刺果实常规成分分析第三节 白刺果实维生素分析第四节 白刺果实氨基酸分析第五节 白刺果实矿物质元素分析第六节 白刺果实生物活性成分分析第八章 白刺种子成分研究第一节 白刺种子油脂的提取第二节 白刺种子油常规理化指标分析第三节 白刺种子油成分分析第四节 白刺种子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第五节 毛细管电泳法分析唐古特白刺种子中两种生物碱第九章 白刺枝叶成分研究第一节 白刺枝叶样品第二节 白刺枝叶营养成分分析第三节 柴达木盆地白刺叶中微量元素特征及主成分分析第四节 柴达木盆地白刺和枸杞根茎微量元素对比第五节 甘肃三种白刺属植物叶片元素分析第六节 白刺叶黄酮类及酚酸类成分分离与鉴定第四篇白刺的医药保健功能与作用第十章 白刺果实的主要功能与作用第一节 白刺果实的急性毒性试验第二节 白刺果实的降血脂作用第三节 白刺果实的降血糖作用第四节 白刺果实的调节免疫作用第五节 白刺果实的抗疲劳、耐寒冷与抗缺氧作用第六节 白刺果实的延缓衰老作用第十一章 白刺种子油的保健功能第一节 白刺种子油的食用安全性第二节 白刺种子油的抗疲劳作用第三节 白刺种子油的耐缺氧作用第四节 白刺种子油的保护化学性肝损伤作用第五节 白刺种子油的降血脂作用第十二章 白刺有效成分提取物的功能作用第一节 白刺色素的功能作用第二节 白刺多糖的功能作用第三节 白刺总黄酮的功能作用第四节 白刺生物碱的功能作用第五篇白刺资源开发利用第十三章 白刺资源的经济价值与开发前景第一节 白刺资源的经济价值第二节 白刺资源利用前景与开发途径第三节 白刺资源利用需重视的关键问题第四节 白刺果实产品开发方向第十四章 白刺果实采集加工与特色产品开发第一节 白刺果实的采收与前处理第二节 白刺果汁的加工工艺第三节 功能性白刺果汁复合饮料的开发第四节 白刺含酒精饮晶的开发第五节 白刺特色风味食品的开发第十五章 白刺种子的开发利用第一节 白刺种子开发的重要性、特征及来源与处理第二节 白刺种子作为种质资源开发第三节 白刺种子油提取工艺第四节 白刺种子油地方标准的制定第五节 白刺种子油保健食品的开发第六节 白刺种子油化妆品的开发第七节 白刺籽粕的综合利用第十六章 白刺活性成分提取及资源综合利用第一节 白刺色素的提取工艺第二节 白刺果实多糖的提取工艺第三节 白刺种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第四节 白刺种子中尿囊素的提取工艺第六篇白刺产品开发实例第十七章 高活性白刺果粉第一节 产品开发意义及用途第二节 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标准第三节 产品稳定性试验第四节 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的分析与评价第五节 主要保健功能和食用安全性试验第十八章 白刺种子油第一节 产品开发意义及用途第二节 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标准第三节 白刺种子油稳定性及保存技术第十九章 红珍珠降糖胶囊第一节 产品简介第二节 产品配方及依据第三节 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标准第四节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与稳定性试验第五节 保健功能试验第六节 人体临床观察试验第二十章 红珍珠血脂康胶囊第一节 产品简介第二节 产品配方与配方依据第三节 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标准第四节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与稳定性试验第五节 保健功效学试验第六节 人体临床观察试验第七节 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第二十一章 活力源软胶囊第一节 产品简介第二节 产品配方与配方依据第三节 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标准第四节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与稳定性试验第五节 功效学试验第二十二章 肝舒康软胶囊第一节 产品简介第二节 产品配方与说明第三节 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标准第四节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与稳定性试验第五节 保健功能试验第二十三章 康源软胶囊第一节 产品简介第二节 产品配方与依据第三节 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标准第四节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与稳定性试验第五节 产品功效学研究第六节 产品功效成分研究第七节 人体试用效果观察第二十四章 白刺果酒第一节 产品开发意义及其效益第二节 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标准第三节 产品稳定性试验第四节 白刺果酒氨基酸含量与除盐效果主要参考文献彩图作者简介
节选
《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白刺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的专著,全书分为6篇24章,涉及柴达木盆地自然条件与野生白刺资源群落特点、利用原则和管护措施,白刺的分类概况、生理及生态学特性与栽培技术,白刺成分的系统研究,白刺的功能作用,白刺资源开发利用总体思路、技术途径、系列产品开发技术及生产工艺,柴达木盆地白刺产品开发实例等内容。《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是作者对近十几年来从事柴达木盆地白刺研究与开发成果的系统总结,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科研与生产密切结合的专著,可读性强,使用性广,可供从事白刺、沙棘、枸杞等沙生植物和我国各地野生浆果研究开发的科研工作者、企业技术人员,以及植物学、农、林、园艺、轻工、医药与食品、生物化学、植物化学、食品科学、植物资源学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