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明代宫廷建筑史

封面

作者:孟凡人

页数:534页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134004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明代宫廷建筑史》内容简介:宫廷史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内容。故宫即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在长达491年的岁月中,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生活和执政。始建于明永乐时期的紫禁城,虽然在清代有过不少改建、重建和新建,但总体上仍保持着初建时的格局,并保存有部分明代建筑与明宫文物。因此,研究明清宫廷史是故宫博物院的优势和责任。但长期以来,我们在清宫史研究方面成果比较显著,而对于明宫史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从故宫学的视角和要求来看,深入开展明宫史研究,不仅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很有益处,而且对于发掘故宫的丰富内涵,推动博物院事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2005年开始,故宫博物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明代宫廷史的研究,《明代宫廷史研究丛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相关资料

插图:明代宫廷建筑除前述的主体建筑之外,其他方面也较多。大体看来,凡皇帝敕建且与皇帝关系密切的建筑,均可泛言宫廷建筑。下面拟择其要者,概述苑囿和行宫,王府和王坟及皇家寺观三个方面的简况,凡此后面不再列专章介绍。(一)苑囿和行宫明中都和明南京苑囿情况不明,仅有的残迹在上述二都紫禁城中略述之。明北京的西苑、御苑(御花园)、东苑、万岁山将在明北京紫禁城中介绍。此外,还有南苑。南苑在北京城南20里,原是元代的飞放泊。永乐时,“缭以周垣百六十里,育养禽兽,又设二十四园以供花果”。苑内有海子,海子内设幄殿,供打猎时临时居住,殿旁有晾鹰台,台俯临三海子,筑72桥以渡。苑设海户守护,以时供岁猎,驰射讲武。至隆庆间,“榛养沮洳,宫幄不治”,逐渐荒芜。清初继续经营,称南苑,又称南海子,性质未变。在十三陵陵区的行宫,后文有说。此外,还有巩华城(建于嘉靖时期)行宫。巩华城在今北京昌平沙河镇,永乐七年(1409),因该地“为圣驾展祀陵寝之路,南北道里适均”,于是在此地建行宫以备圣驾谒陵驻跸。正统年间被水冲毁,嘉靖十六年至十九年(1537-1540)重建。行宫南北各一门,南门为龙跸门,北门为宁远门;东西各两门,东门称丽春门、步和门,西门称延秋门、宣泽门。在龙跸门内的中路建有龙跸殿、广载宫,东侧建有凝禧殿、华鸾宫、集祥宫,西侧建景惠殿、翠凤宫、会祉宫。行宫,清初尚在,今已无存。

本书特色

《明代宫廷建筑史》为明代宫廷史丛书之一,由社科院孟凡人先生撰写。本书重点阐述了明代宫廷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内涵、规划理念、设计方法、布局艺术,明代宫廷建筑形制布局的源(继承传统)流(对后世的影响)和稽古创制等问题,并配有大量宫廷建筑图片,是一本了解明代宫廷建筑的通史之作。

目录

第一章 明代官廷建筑史概说第一节 明代宫廷建筑与宫廷建筑史及清北京紫禁城问题一 明代宫廷建筑与宫廷建筑史二 清北京紫禁城是研究明北京紫禁城的基础第二节 明代宫廷建筑构成状况一 紫禁城、天坛和陵寝是明代宫廷建筑的主体二 明代宫廷建筑其他构成简况第三节 明代营建宫廷建筑的董建班子与庞大开支一 董建班子二 营建宫廷建筑的庞大开支第四节 明代营建宫廷建筑采办物料概况一 采木二 砖与琉璃及其他三 采石及其他四 烧砖采石的管理与运输第五节 明代营建宫廷建筑的主要匠师与匠役征用一 主要匠师二 匠役征用第二章 明中都与明南京的官城和皇城第一节 明中都的确立与皇城禁垣的营建一 明中都的确立二 皇城禁垣营建始末三 明中都外城形制概说第二节 明中都皇城的形制一 皇城城墙、城门、角楼、涵洞和护城河二 皇城内的宫殿配置与内金水河遗迹第三节 明中都禁垣的形制一禁垣墙体的尺度和结构二 禁垣四门遗址三 午门至洪武门间的配置四外金水河第四节 明南京的宫城和皇城一 洪武元年至八年的宫城二 洪武十年改建后的宫城和皇城第五节 明南京、明中都二都宫城的关系一 吴王新宫是明中都宫城的原型,是明代宫城的祖型二 明中都宫城是明代宫城发展演变进程中的里程碑三 改建后的明南京宫城开一代新制四 明南京与明中都宫城的差异第三章 明北京皇城和紫禁城营建概况第一节 从北平府建燕王府到北京城作西宫1 0g一 北平府的形制与燕王府的营建二 北平改称北京与营建西宫和拆除元宫城第二节 永乐时期奠定北京宫殿基本格局一永乐十四年前已暗作迁都准备二 永乐十五年前北京宫殿前期基础工程大体完工三 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奠定北京宫殿基本格局第三节 永乐以后的重建和增筑概况一 洪熙至正德时期二 嘉靖朝是明代重建、扩建、新建宫殿的鼎盛时期三 万历朝及其前后诸朝的营建活动第四章 明北京皇城的形制布局第一节 皇城的形制和主要配置概况第二节 大明门至午门间的配置一 承天门与大明门间的宫廷广场二 承天门北至午门间的形制和配置第三节 太庙、社稷坛和万岁山一 太庙二 社稷坛三 万岁山第四节 西苑与东苑和南城一 西苑二东苑和小南城第五节 内府诸衙及库、房、厂等配置概况一 皇城东北隅及东部配置概况二 紫禁城西与中、南海之间配置概况三 北海以西配置概况第五章 明北京紫禁城形制概说第一节 紫禁城的位置、规模和平面形制一 紫禁城的位置和规模二 紫禁城的平面形制及其与明北京内城的比例关系第二节 紫禁城的城墙、城门、角楼和护城河一城墙和城门二 午门和角楼的形制三 护城河与“红铺”值房第三节 紫禁城内地基基础概况一 紫禁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二 紫禁城内“满堂红”式地基基础三 紫禁城内地基基础做法第四节 紫禁城内配置概况及给水排水防火采暖系统一 主要配置概况二 给水排水系统……第六章 明北京紫禁城外朝的形制第七章 明北京紫禁城内廷中路和内东西路的配置与形制第八章 外东西路的配置和形制第九章 明北京紫禁城的规划设计与布局艺术第十章 明北京紫禁城形制布局源流第十一章 营建天坛等坛庙建筑第十二章 明初三陵第十三章 明十三陵

节选

《明代宫廷建筑史》内容简介:宫廷史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比较特殊的内容。故宫即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在长达491年的岁月中,先后有24位皇帝在这里生活和执政。始建于明永乐时期的紫禁城,虽然在清代有过不少改建、重建和新建,但总体上仍保持着初建时的格局,并保存有部分明代建筑与明宫文物。因此,研究明清宫廷史是故宫博物院的优势和责任。但长期以来,我们在清宫史研究方面成果比较显著,而对于明宫史的研究则相对薄弱。从故宫学的视角和要求来看,深入开展明宫史研究,不仅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很有益处,而且对于发掘故宫的丰富内涵,推动博物院事业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2005年开始,故宫博物院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明代宫廷史的研究,《明代宫廷史研究丛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明代宫廷建筑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87960.html